“状元果然是大才。”
“可不,将我们两湖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的,百姓们能在洪灾后这么快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全是托有赵大人的福。”
“赵大人说了,这是托皇上的福,皇上一直惦记着两湖地区的百姓。皇上还说了,两湖地区想要啥有啥,他都在支援咱们。”
“是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也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能见到真正的皇上的那一天。”
“不知道皇上长啥样?”
赵明朗得到线报,说百姓对皇上很敬仰,都想看看皇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贵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好好干,加油干,把两湖地区干成全大周最美丽最富饶最团结的地方,皇上就不定就会来视察了。”
赵明朗已经惯会打心理战术了,知道要怎么攻心。
眼睛百姓是对皇上崇拜。
但本朝以来,皇上都没有出巡过。
如果两湖地区真正的达,百姓安居乐业了,皇上应该是很乐意见到那样美好的场面的吧?
赵明朗让属下悄悄去传播这个消息。
果然,百姓听到后更是激动,更是努力。
单靠种田种地的百姓也不行,还得有商业才能繁华起来。
赵明朗又写信向弟弟赵明华请教怎么才能吸引掌柜们在这儿开店。
赵明华告诉他:免收一年的捐税,自然就会吸引到更多的商人来。
赵明朗看着弟弟写的信还是有点迷糊。
为什么商人多了,商业就能繁华起来?
就算单靠那些商人,又怎么能繁华?
赵明华没辙儿,又只能把问题揉碎了给他说。
“一个地方繁不繁华,只看一件事:人多不多。”
人多,就要吃喝拉撒,就要买这样买那样,就要住,这些不是花钱吗?
甭管这些人花多少,只要在两湖地区花,就以繁荣达。
赵明朗想了又想,突然间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两湖地区挣钱两湖地区花,别想带回家!
这样一来,两湖的商家都会挣钱!
弟弟真是一个好主意。
但是,两湖地区虽然是他的管辖,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主的,立即就写了折子呈上去。
赵明朗很聪明,不管干什么事儿,他必然是先请示再干。
这件事儿也一样。
皇帝看到了赵明朗的折子欣慰不已。
“也只有赵爱卿才能做成这样。”
状元郎不愧是状元郎,那可是真正有大才,未来必是进行栋梁!
皇帝甚至想着,或许,左相的那个位置可以是他的。
至于对赵明朗折子他直接就批复了:同意。
赵明朗得到了皇上的同意后就直接张贴告示。
即日起,凡到两湖地区经商的商户可以免捐税一年。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到官衙登记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