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不敢怠慢,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中。
他的手指如同精灵般在键盘上跳跃,一行行代码在他的指尖生成、运行、消逝。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指挥室内的气氛愈紧张。
突然,雷诺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楚总,我现了!缅甸信道中断前,曾向达卡理工送过一段未标记的加密音频包。”
“音频包?”楚墨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接过雷诺递来的耳机,戴在耳朵上。
耳机里传来一阵嘈杂的环境噪音,仿佛置身于喧嚣的街头。
但仔细分辨,却能听到一些细微的、断断续续的音符,如同隐藏在风中的低语。
雷诺快敲击键盘,屏幕上出现一串复杂的代码。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回车键。
片刻之后,噪音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激昂的旋律。
那是《国际歌》,用摩斯码嵌入环境噪音的《国际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墨的
“雷诺,立刻破译这段音频,提取所有信息!”楚墨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与此同时,李哲正藏身于云南边境一处废弃的气象站中。
锈迹斑斑的铁皮屋顶,破败不堪的墙壁,以及一台老旧的卫星通信设备,构成了他临时的指挥中心。
他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了“护钟行动”的十三个碎片重组系统。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由遍布全球的志愿者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如同散落在各地的火种,随时准备点燃反击的火焰。
李哲的任务,是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还原出真相的全貌。
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必须赶在真相被彻底掩盖之前,将其公之于众。
然而,当他试图连接位于吉布提的一个节点时,却现该节点迟迟未响应。
他心中一沉,立刻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该节点所在的当地数据中心,遭遇了突然断电。
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来源,整个“护钟行动”也面临着瘫痪的风险。
危急时刻,李哲想起了曾在非洲共事的老友周建民。
周建民是一名国内援非工程师,常年奔波在非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
他立刻拨通了周建民的电话,将情况紧急告知。
周建民二话没说,立刻行动起来。
他临时启用了一辆改装的移动能源车,车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电池板,车厢里则塞满了柴油电机。
他驾驶着这辆“移动堡垒”,一路颠簸,赶往吉布提的数据中心。
他知道,他必须尽快恢复节点的运行,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周建民终于成功恢复了节点的供电。
当最后一块数据拼图归位时,一份完整的备忘录浮现在屏幕上。
李哲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文字,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备忘录显示,美国代表曾在一次闭门会议中明确要求,“清除东盟技术自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