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过程中,一个年轻的学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可以增加风力补能模块,利用风力电,弥补夜间光伏电的不足。”
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其他学员的质疑:“增加风力补能模块,会出预算的。”
“谁说一定要用昂贵的风力电机了?”林小满笑着说道。
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旧芯片,展示给学员们看:“我们不是来复制答案的,是来证明弯路能走通的。”
当晚,她带领着团队,用废弃的自行车轮和铝罐,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微型垂直轴风机。
这台风机虽然简陋,但却能够有效地利用风能,为光伏系统提供额外的电力。
最终,他们成功地实现了多源供电,解决了夜间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而在云南的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白天正组织学生们观看林小满团队的直播回放。
他重点讲解了林小满团队如何用非标材料解决散热难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对现有资源的巧妙利用。”白天说道。
课后,一名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如果我们也想做类似的项目,该申请哪个部门的批文?”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白天。
白天沉默了片刻,然后走到讲台前,拿出一张印有“自由探索基金”字样的捐赠凭证复印件。
他举起那张凭证,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其撕成了碎片。
“审批永远比创新慢半拍。”他说道,“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不等批准。”
教室里鸦雀无声,随后,有人开始默默地整理工具箱,准备开始自己的项目。
深夜,李哲收到一封匿名纸质信件,邮戳来自西北某偏远审计分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夜,李哲捏着那封带着西北风沙气息的匿名信,指尖微微麻。
信封里,一张泛黄的手抄账目清单,在昏暗的台灯下显得格外刺眼。
每一个数字,每一行潦草的字迹,都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向“新星联”那光鲜亮丽的表面。
他死死盯着其中一笔“技术咨询费”,收款方是一家空壳公司,注册地远在海外,交易对手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平台。
这种手法,简直拙劣到了令人指的地步!
这是审计署内部被下放边缘部门的审计员用职业生涯为代价换来的真相。
他飞地在电脑上录入关键信息,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
他心头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这不仅仅是财务造假,这是赤裸裸的对国家科研经费的侵吞,是对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践踏!
他决定,明天一早就向署里汇报,务必彻查此事!
“啪!”
突然,整个房间陷入一片黑暗。
台灯熄灭,电脑屏幕瞬间黯淡,只剩下窗外隐约的月光,勉强勾勒出办公室的轮廓。
整栋大楼,断电了。
李哲的神经瞬间绷紧,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
他猛地站起身,反手将桌上的u盘紧紧握在手中。
那里储存着他整理的所有证据,是他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