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和周慧两个人吃完早饭便立刻起身赶往总部,但是到达总部大门门口的时候,哨兵早见林毅走来,便立刻上前敬了个礼,大声说道:“林顾问,老将特意吩咐了,您一到就请您马上去号会议室,别耽误了时间。”
林毅微微点头,语气干脆:“好的,我这就过去。”说完,他跟周慧告别后快步穿过走廊向号会议室走去。
快到号会议室时,林毅听到会议室里面传来七嘴八舌的说话声,隐约能听到争论的声音。林毅没有贸然打断,放慢脚步,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悄悄走了进去。
可他刚踏入会议室,里面的声音瞬间就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坐在主位上的老将抬眼看向林毅,见人已到齐,便放下手中的文件,沉声说道:“好了,人到齐了,我们准备出吧!
不过我要强调一句,今天我们去看的全部都是机密,事关重大,大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绝不能泄露半分!”
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地站起身,齐声喊道:“是!”声音响亮,在会议室里回荡。
而林毅此时刚在门边站定,就听到“出”二字,心里的疑惑又深了几分——从今天一早临时通知开会,到此刻直接说“出”,连具体事由都没提,再加上“机密”“保密原则”的强调,他隐约猜到要去的地方不一般,却没往“导弹试射”上想。
陈司令见他愣着,笑着招手:“林毅,过来跟我坐一辆车,路上再跟你细说。”
林毅应了声,快步走到陈司令身边。众人陆续走出会议室,总部大院里早已停好了十多辆军用吉普车,车身涂着低调的橄榄绿,车窗玻璃贴着深色膜,看不到里面。老将率先上了第一辆车,苏参谋长紧随其后,林毅则跟着陈司令坐进了第二辆。
车子平稳启动,驶出总部大院后,一路往城外机场开去。陈司令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倒退的树木,才缓缓开口:“林毅,知道今天要去看什么吗?”
林毅摇了摇头:“看这阵仗,不像是常规的军事会议,倒像是要去看什么重要的装备试验?”
“算你猜对了一半。”陈司令眼里闪过一丝兴奋,“是我们的导弹部队的次试射。你之前弄来的那些导弹他们总算是都掌握了,今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老将特意叮嘱,一定要让你也来,说你是‘功臣’,得亲眼看看这玩意儿的威力。”
“导弹试射?”林毅猛地坐直身体,心里又惊又喜。他当初提供导弹时,只想着能为八路军提供一种威慑装备,还能为以后导弹研打个基础,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就掌握了这两种导弹可以进入射,度远比他预料的快。
“没错。”陈司令点头,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一个多月来,我们的导弹部队和科研团队的同志没日没夜地干,一点点学习,不容易啊。
今天试射的是你提供的那两种地对地导弹,要是成了,以后咱们就能有一支杀手锏部队了!但是地空导弹的操作他们还没有掌握!”
林毅手想了想两种导弹部队的装备后,语气带着几分感慨说道:“地空导弹的操作确实要更难一些,毕竟雷达的操作环节多、参数杂,稍微出点差错就可能影响目标捕捉,比常规武器的操作门槛高不少。”
坐在对面的陈司令点头附和:“你说得对,这次我们特意没在老基地射。为了严格保密,前几天导弹部队就悄悄带着全套装备——包括指挥车、雷达车还有射车,连夜赶路部署到了oo多公里外的新基地。那地方选得隐蔽,周围都是山林,不容易被察觉,刚好符合保密要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我听老将的意思,以后导弹部队就长期在新基地进行训练了,老基地那边只留部分后勤人员。”
林毅听完,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身体微微后靠在椅背上说道:“挺好!毕竟导弹射时动静太大,不光有轰鸣声,还有强光和烟雾,在老基地训练时,周边村民偶尔都会问起。
现在搬到新基地,离居民区远一些,既能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也能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确实是个稳妥的安排。”
没过多久,一行人便乘车抵达了太原机场。刚下车,开阔的停机坪便映入眼帘,跑道旁的指示灯正有节奏地闪烁着。
不远处,一架银灰色的客机静静停放着,机身线条流畅,大小与八路军此前装备的雷暴轰炸机、天运运输机相差无几——这正是林毅特意送给八路军的两架客机之一,机身侧面还隐约能看到oo编号。
众人快步走向客机,老将走在最前方,不时回头叮嘱身边的随行人员注意安全。很快,在机组人员的引导下,老将便带着一行人依次登上了客机,舱门缓缓关闭的瞬间,还能看到地面工作人员挥手示意。
与此同时,停机坪的另一侧格外热闹,架天鹰战斗机整齐排列,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机翼下的武器挂架清晰可见。
熟悉八路军战斗机的人都知道,这所谓的天鹰战斗机,是林毅让飞机制造厂在原有级鹰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依旧保持着单单座的设计,但机身尺寸比之前放大了一圈,机舱内的空间也相应宽敞了些。
动机也经过优化,推力显着提升,还额外增加了油箱容量——这使得天鹰战斗机的最大飞行度达到了o公里,挂载副油箱后的航程更是足足有o公里,续航能力大幅增强。
在武器配置上,机炮的型号和火力保持不变,但导弹挂载数量从原来的六枚增加到了八枚,作战时的火力覆盖范围更广。
喜欢我在抗日卖军火请大家收藏:dududu我在抗日卖军火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