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跳一步,石子儿都会出不同的声音,或清脆,或沉闷,或空洞。
那些声音简单而纯粹,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里。
他抬起头,看着会议室里那些满口“用户体验”“流量转化”的专家,突然觉得有点反胃。
“我觉得,不如不做声音。”他缓缓说道。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他。
“不做声音?那还叫什么‘声纹地砖’?”一个专家忍不住问道。
赵志明笑了笑,解释道:“我们可以保留地砖的材质差异,让人踩下去时,脚底能感觉到节奏。”
“脚底…感觉到节奏?”众人更加不解。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纹理来营造出不同的触感。比如,有的地砖粗糙,有的地砖光滑,有的地砖坚硬,有的地砖柔软…”
赵志明越说越兴奋:“这样,乘客在行走的过程中,就能通过脚底的触觉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
“听觉可以伪装,但触觉不会骗人。”他最后补充道。
方案最终被采纳了,赵志明在施工图的备注栏里,悄悄地写下了一行字:
“建议使用回收铸铁井盖碎料。”
没人注意到这行不起眼的小字。
更没人知道,那些碎料,正是当年老吴亲手嵌入步行道的同种合金。
陈青山现殡仪馆后门的角落里多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几个年轻人用废弃的金属托盘焊成的一个简易架子,上面摆着几只旧保温杯,杯身上贴着手写的字条:“热水免费”。
保安告诉他,自从有了这个热水架子,家属们的哭声都少了。
有些人甚至会蹲在旁边,静静地听他们打拍子。
陈青山没有参与,也没有阻止。
他只是默默地看着,看着那些年轻人用他们的方式与逝者对话,与生者和解。
某天晚上,他值夜班,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对铜铃挂在了架子上。
那对铜铃是他父亲留给他的。
父亲去世前,曾用它为他演奏过无数动听的乐曲。
铃声清脆,悠扬动听,如同父亲的声音,温柔而慈祥。
没人问起铜铃的来历,也没人取下它。
只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铜铃的声音混着敲击托盘的节奏,飘得很远,很远……
架子上,热水氤氲出的雾气模糊了“免费”两个字。
不远处,几个孩子压低嗓音讨论着:“要不明天咱们换个调?老这么敲,有点腻了。”
“行啊,你来领奏!”
“我?我只会敲《两只老虎》…”
“那也比没有强!就这么定了!”
吴小雨所在的班级举办了一场“家乡记忆”主题展览。
其他同学交的都是老照片、旧物件,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的宝贝都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