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2章 没什么变化的95号院(第1页)

第2章 没什么变化的95号院(第1页)

这三年里,号院的青砖灰瓦间,日子就像院中央那口老井里的水,

平静得没什么波澜,却藏着各家各户的细碎光景。

早几年就退休的易中海,日子过得越悠闲。

每月十五号,他准得去厂里领那笔数额不算低的退休金,回来时裤兜里揣着崭新的票子,

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不少,嘴角还带着点藏不住的笑意。

每天天刚蒙蒙亮,院儿里还静悄悄的,他已经穿好那件半旧的中山装,

袖口挽得整整齐齐,慢悠悠地绕着院中央的水龙头转上两圈。

那水龙头不知用了多少年,金属表面泛着层旧旧的包浆,易中海总拿块洗得白的抹布,

仔细擦净台面上的水渍——哪怕那水渍刚滴上没两分钟,他也得擦得锃亮才甘心。

他早没了管事的头衔,可院里的琐事从来落不下他:

谁家煤球快不够了,他路过时准会多问一句“用不用搭把手搬两筐?”;

谁家孩子在胡同里闹了矛盾,他也会拉着孩子的手,

耐心劝两句“都是院儿里的街坊,别为这点小事置气”。

去年刚退休的刘海中,跟易中海比起来,可差远了——

对院里的事不上心,倒多了些闲散劲儿。

以前他一门心思想当官,走到哪儿都端着架子,在厂里说话办事,

透着股小心翼翼的讨好,还总故意绷着脸装威严。

可退休后没了那股往上走的劲头,他整个人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

往日的架子也散得没影儿了。

每天吃过早饭,他揣着个袖筒,缩着脖子在院子里、胡同里瞎溜达,

遇到相熟的老街坊,就站在路边聊上半天。

话题无非是“谁谁家的孩子有消息没”

“听说老马家的孩子住上筒子楼了”,

再也不提当年在厂里的那些“雄心壮志”。

前几天遇上易中海,易中海逗他“刘组长,今儿没去厂里‘指导工作’啊?”,

他脸一红,挠着头笑“嗨!都退休的人了,提那干啥,现在这样遛遛弯儿挺好!”

何雨柱还在轧钢厂当厨子,每天早上背着那个洗得白的工具箱出门,

晚上下班又准时回来,日子过得规律又忙碌,脸上总带着股子麻利劲儿。

以前院里的聋老太太还在的时候,他天天惦记着老太太的饮食起居,

从厂里带些肉啊、新鲜菜啊,准得先给老太太送过去,有空就往老太太屋里钻,

陪她唠唠嗑,哪怕老太太听不清,他也说得热热闹闹。

如今没了聋老太太要惦记,他把更多心思放在了院里的两个寡妇身上。

一个是薛小凤,自始至终都安安静静的,每天上班、做饭、看孩子,

遇上何雨柱,也只是客气地点头“柱子,下班啦?棒梗没给你添麻烦吧?”

另一个就是他心有亏欠的娄晓娥——当年许大茂的事,始终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如今看着娄晓娥一个人拉扯孩子,白天得洗衣做饭,晚上还得给孩子缝衣裳,

日子不算轻松,他更是时常想着能帮衬一把。

有时从厂里带些肉、菜回来,他就用报纸裹着,悄悄往娄晓娥家送,

放下东西就走,生怕给娄晓娥添麻烦。

娄晓娥要给钱,他就摆手“别介别介,厂里分的,多着呢!”,

临走还得念叨一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有事儿您尽管言语!”

自打许大茂没了,许伍德老两口以前答应给的生活费,就再也没影了,

老两口跟消失了似的,再也没露过面。

娄晓娥去找过几次,每次都扑空,邻居说“好几天没见着他俩了,估摸着是回乡下了”。

其实娄晓娥找他们也只是做做样子——有何雨柱帮衬,还有自己攒的些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