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当然是她想指定汤桐采访她。
只是采访,别的记者又不欠她的人情,当然不可能由着她乱来,也不可能全力配合她。
但汤桐不一样,他立功心切,想要表现自己,那么时樱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
要找专家,时樱当然是找王部长更方便,但这不得找一个和他接触的借口吗?
时樱向他眨了眨眼睛:“汤同志,帮我就相当于帮你自己,你不会失望的。”
还在监察期,她点到为止。
汤桐迷迷糊糊的走了,但他隐约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如果这次没把握住,恐怕他余生都会后悔。
回到家后,汤父汤母,强烈要求汤桐和见面的女同志断了。
“……听到没,有没有在听我们说话!”
汤桐回神:“妈,你不用担心,人家姑娘没看上我。”
汤父汤母的声音戛然而止。
“啥?她凭什么看不上你?”
汤桐也是烦了家庭这些年的掌控:“凭我相亲带着妈,凭我像没长大的奶娃娃,够不够?”
汤父汤母没声了。
翌日。
报社。
他先联系人在冀鲁豫三省的朋友,他毕竟是个大学生,有不少同专业毕业的同窗被分配到了各省报社,人脉还是有的。
在得知他们那里也没有认识的农业专家后,汤桐打算让朋友在豫省登报寻人。
但同时,他也没忘了时樱叮嘱的话。
环视了一圈本部的同事,汤桐犹豫几秒,不得不再次热脸贴冷屁股。
想着本来就在老崔那丢脸了,干脆丢到底吧。
他咬牙,又颠颠的凑到老崔的办公桌前:“崔同志,我想向你打听个事。”
姓崔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环视了一圈,才装作回过神的样子:“哦,原来你是在找我说话。”
汤桐僵了僵,但还是客气的问:
“崔同志,这真是很要紧的事,你认不认识冀鲁豫那边的农业专家,最好是种棉花的。”
崔同志倒是被勾起了好奇心,往常汤桐和他们搞好关系,被怼过一次后就悻悻走了。
这次居然还挺锲而不舍。
“我不认识,不过小刘是冀省人,你可以去问问他。”
汤桐道了声谢,随后来到了小刘的桌子前,不太好意思的,将刚刚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也很好奇。
小刘虽然没说多喜欢汤桐,但没有其他人那么厌恶他,于是道:“我有认识的人,应该能联系上,他是我高中时的师娘。你要找专家干什么?”
汤桐心想终于问到点子上了,于是将声音提高了些,确保都能听到:
“冀鲁豫棉区最近灾情严重,上面有了对应的政策,组建了特急项目组生产一种高效的喷药机器,我认识那位项目负责人,她想让我帮忙寻找棉区的专家测试机器。”
这话一出,众人精神一振。
汤桐竟然有这么厉害的人脉?
要知道,对于记者来说,人脉可是很重要的。
虽然现在报社的内容需要跟着政策走,那些农场工厂都巴不得他们过去采访,以此扬名。
但真正的厉害人物,反倒不在乎这些虚名,更甚者他们想见一面都难!各大报社都得抢着采访,抢着表。
更何况冀鲁豫的灾情是全国上下都关注的事,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小刘一听和自己家乡有关,也想为家乡出一份力,于是激动的说:
“这样啊,等下我就帮你联系我师娘!”
汤桐连声道谢。
小刘说:“算了,你把她的电话和名字留给我,我现在就去打电话。”
汤桐也没避着:“她叫时樱,时间的时,樱桃的樱,电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