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尊师重道,也会有子涵的熊家长?
赵宗实也说:“不会吧,这可是国子监。”
苏轼忽然神神秘秘地说:“那是你们不知道他家里人是谁。”
虽然国子监就读的子弟人均关系户,但能被苏轼专门挑出来说的,肯定身份很不一般。大家纷纷附耳过去,想满足一下好奇心。
“他是……”苏轼压低了声音:“宫里那位张娘娘伯父的次子,张娘娘的亲侄子。”
几人闻言,都互相对视了一眼。
扶苏:“哦。”
这是官家亲儿子的淡定。
晏几道:“哦。”
这是宰相幼子的底气。
李球:“哦。”
这是同为外戚谁怕谁的余裕。
赵宗实:“……哦?”
这是气氛组,纯跟风的老实人。
苏轼见大家反应平平,忍不住又强调了一遍:“他可是张娘娘的侄子。当心他打听出你们的身份,蓄意报复你们。”
扶苏的眼风往外面一瞥,果然,那个张及甫被众人窃窃私语着,眼神却只看向他们一圈人,目光十分不善,显然是已经记恨上了。
他乌溜溜的眼里露出几分担忧:“你怎么不担心一下你自己呢?”
明明苏轼又是憋笑,又是抑扬顿挫地念诗,给那首平平无奇的思春诗增加了好多节目效果。
苏轼两手一摊:“我怕什么?我可是官家恩旨召进的国子监。”
有这一条前提在,他的学子身份比荫补进来的官员子弟都要稳当。只可惜,苏轼并不算喜欢国子监的风气。要是能择校的话,他肯定去太学。
听说太学还有地方各州推荐来的优秀贫寒学生呢,学风肯定比国子监好多了。
说曹操,曹操到。
那个张及甫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直直地冲着他们一圈人走了国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报上家门来。”
梅尧臣怒斥了一声:“张及甫!你想做什么!”
张及甫却充耳不闻,凶狠的目光死死地钉在扶苏的身上。看得几个人十分不适。
都是调皮捣蛋的年纪,李球和晏几道哪里忍得住?就算成王殿下是白龙鱼服状态,但他俩也是有后台的好么?
两人正准备站出来把人赶跑,却同时感受到袖子被朝下拽了拽。
回头一看,却是成王殿下对他们摇头。
扶苏及时阻止了两人的动作。要不然一个晏几道、一个李球再加个三岁的小孩,鬼都能猜到他的身份,他掉马和不掉还有区别吗?
他站出来到最前面,笑得十分天真无邪:“你想找我吗?想的话就来濮王府吧。”
真·濮王府之子·赵宗实:“……?”
这不对吧?
扶苏立刻疯狂眨眼:“对不对呀?宗实兄?”
赵宗实:“嗯……嗯。”
他屈服在了成王殿下的淫威下_(:з」∠)_
张及甫冷笑一声:“好,濮王府,我记住了。”
他预备进行打击报复的气息十分明显。就连梅尧臣的几次警告都没放在眼里,甩了下袖子,不顾满堂的窃窃私语,就这么径自离开了。
梅尧臣叹气:“唉!”
想他忍着没当场问出小神童的身份,就是怕人被张及甫家里的势力打击报复。奈何他千防万防,也没防住小神童自报家门啊。
濮王府,虽然也是宗室,但离官家的血缘远了点。比起风头正盛的宠妃外戚,就有些不够看了。
他转头想拜托富弼庇护一二,却见老友的眼皮抽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梅尧臣奇怪道:“怎么了?”
富弼很快恢复了正常:“没什么,走罢,你不是想认识那位小神童吗?我去帮你引荐。”
梅尧臣心下奇怪:老友是纯臣出身,从不与宗室之流走得太近。什么情况下他会认得王爷的后代?
但神童的诱惑在前,梅尧臣快步跟了上去。
这一跟就跟到了膳堂。
没办法呀,小神童说他肚子饿了,还说本来要和富相公约好了,要感受下国子监原汁原味的膳堂。梅尧臣还能怎么办,只能当东道主招待他们了呀。
即使在现代,教师和学生食也堂是分开的。在古代也是一样,梅尧臣又是做东招待客人,自然不会让富弼几人只能吃粳米、韭黄、豆酱。一桌子菜多见荤腥,油水也充足,甚至还有贵价的羊肉,炖得软软烂烂的。
苏轼一见眼睛就亮了,敞开胸怀连吃了好几口后,才幸福地眯起眼睛,感慨万千叹了口气:“没想到,我在国子监也有闻到肉味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