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7080(第15页)

7080(第15页)

但这事让官家,或者说宫里的人,一来保密的意义就消失了。二来宫里人做事太明显,他怕被人猜到身份,又闹出什么风风雨雨来。找濮王帮忙呢?那也太麻烦人家了,举办宴席可不是什么轻省的活计。

扶苏本来还为这事为难呢。

这下有梅先生担保,国子监出面,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了。

“梅先生,我答应你了。但是状元什么的我真不敢保证。我几斤几两,梅先生你是最知道的。”

梅尧臣暗自腹诽了起来:就凭你一眼切中大宋积弊的眼光,一篇文章让欧阳修引为知己的本事,何止区区一个状元呢,便是参知政事、枢密使都能当得的。

但他面上却道:“凡事尽力而为,只肖无愧于天地即可。”

扶苏如释重负,重重地点头:“嗯。”

只要不是强求他考上状元就好,若说普通的进士,依他多年的大考经验和历史透视挂,应该运气好还是能撞上的……吧?

但他的心里头,却突然浮现出两个人的脸庞来。其实说到虚荣心,他也并不是没有的呀。不然瞒着官家和娘娘自己偷偷考秋闱干嘛?还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

那不如一口气把事情做绝,到时候再看看,这二位会露出怎么样的表情?

……

汴京这几日炸开了锅。

秋闱每三年都有,原非人人关心的事。但倘若说今秋的解元,是一位年方四岁的稚子呢?

“你在说什么梦话呢?”

这是所有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

但是无风不起浪,越来越多的证据随着流言一起涌现了出来。什么我大舅他二姨的侄孙是保管考生家状的,他说这事是真的。我姑姑的堂兄托关系问过考官了,人家可没否认。

随着“谣言”越描越真,这位神秘神童的身份也渐渐如莲子般被层层剥开:天子恩旨荫蔽的宗室、国子监博士梅尧臣的学生。

“梅尧臣是谁你们虽然不知道,但他是本次主考官,文坛宗主欧阳修的好友呢?这下子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哦~”

“明白了明白了。”

心领神会的声音此起彼伏,“黑箱操作”的次生传言也在不断蔓延开来,风言风语亦愈演愈烈了起来。

而位于风口浪尖,随时都会被流言吞没的欧阳修,他什么都没做,只贴出了一篇文章来。

第80章第80章被狄青吓坏了吧?嘿嘿。……

扶苏哪里知道,欧阳修为了自己的名声所留的后手,宛如一碗滚烫的热油,让原本就因为神童出现而躁动不安的汴京,彻底炸开了锅。

自晏殊十四岁入仕以来,世人皆以神童名声为青云直上的捷径。弄虚作假的不在少数,但是真才实学就像是衣服兜里的锥子,只要有,就不可能藏得住。沽名钓誉之辈往往能欺瞒一时,但很快就因某个契机被无情地戳破。

世人原以为,赵宗肃就是这样的人。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太过可疑了。年龄、师承、以及和今科主考官沾亲带故的关系……浑身朝堂上,新政的反对派保守党们,以吕夷简、王拱辰等人为首,都觉得这是个拉欧阳修下马的绝好机会,在民间的舆论中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他们原本打算等风声再大一点,台谏的人风闻状告于上之后,立刻打蛇随棍上。谁知道欧阳修早在开卷定名次的那天,就预料到今天的光景。根本没给他们机会,自己把赵宗肃的卷子公开了来。

除了解元以外,一同公开的还有范纯仁、晏几道等仕宦子弟的文章。好巧不巧,当中还有个吕夷简家的子侄,擦着最后几名过了秋闱的录取线。欧阳修表面上说,是为了自证清白。但谁都知道,这几个人的文章一展出来,那位吕姓的考生自然而然变成了对照组。

吕夷简:“……”

无妄之灾啊这是。

他家里子弟的水平,他的心里清楚——能上榜末就是欧阳修秉公判卷的结果了。要不然欧阳修和他的政敌的身份,给这人判个“落榜”也没什么问题。

真正让他惊讶,还让全汴京看热闹之人惊讶的,还是解元赵宗肃贴出来的文章。第一日,欧阳修府邸的大门前人头攒动,第二日,全汴京城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无踪了。

蒙上试卷的名字,但凡有点文章鉴赏能力的读书人,都知道谁该成为解元。能在时间紧凑的考场上,提出一个治国策级别的良策,还有理有据、论证翔实,试问当今大宋有几人能做到?

远超第二名,乃至后来者太多了。

也有被打脸后仍忿然不平的人抱怨:“也不看他老师是谁,又在哪上学?说不定是他老师私下教导他的呢。”

此言一出,立刻被人怼了回去:“你是不是嫉妒了?就你这样,就算告诉你了又如何?你能在考场上写出来哪怕这篇文章的一二?”

“你是说范公、梅博士他们都是傻子,有治国的良策自己不上书官家,给自己增添政绩,留着给四岁的小弟子用了是吧?”

舆论在大旱之后又变成了大涝,溢美之词蜂拥而至,人人都想一睹这位四岁小神童到底是何等风采。

他们日盼夜盼,也没盼到解元公的流水席开办的消息,连借机蹭一杯酒、一睹真容的机会都没有。有好事者、或是见扶苏有真才实学有意结交的人,又找上了国子监。

可无论登门了多少次,见到的只有杨安国或梅尧臣的,前者春风满面、后者不近人情,传达的意思却十分相似:不好意思,解元公最近在备战春闱,无暇见客。

哦?你说你家里有人做官?不好意思,赵小郎的师父还是枢密使呢。不见。

说了不见,就算是官家也不见!

登门者吃了个闭门羹,赵小郎的名声却因此更好了。都说骄兵必败,四岁幼子,心性如何还要打个问号。但不为名声所累,甚至能居安思危,愈发令人期待起他的春季赛。

除此以外,濮王府被屡屡登门拜访,但扶苏又不在赵允让的府上,他只好命人闭门谢客,就连旁人对他夫妇二人的褒奖赞美都不愿意听——搞笑呢,这么优秀的儿子又不是他养的,要夸去垂拱殿、坤宁宫门外夸去吧!

唉,话说回来,这么优秀的儿子,又为什么不是他亲生的呢?

濮王赵允让在见缝插针的赞美声中,悄然带上了痛苦面具。

官家知道了,不知道该有多么得意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