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35140(第9页)

135140(第9页)

别说,他还真有办法。

西夏盘踞着未来的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这里虽然气候干燥,还有着大片的无人区,但其物产也相当丰富。其中最被现代人所忽视,但死死卡住古人脖子的物资,就是盐。

西夏的青白盐也确实是名产。李元昊甚至效仿中原国家,专设盐铁使,还建造了炼盐的国有工厂。后世每当宋夏关系紧张,西夏就会中止换盐作为要挟。足征他们的盐质量好。

在好几年前,西夏使臣和谈失利,被大宋抓住把柄时,承诺的岁币里就有盐这一项。可惜后来他们仗着天高皇帝远,时不时地赖账。官家和扶苏也拿他们没办法。

但现在,都打下西夏的一部分了,肯定要把盐矿给据为己有啊!甚至不需要全境,就某个盐矿的产量,就足够70亿人从大宋吃到二十一世纪。

那还等什么呢?

他立刻派人去审讯业已投降的西夏军官,询问他们西夏境内哪里有盐矿。得到回答之后又写信,问官家多要了五千人马。打算凑足一万人,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争当一回地表最强盐贩子。

这时候,后勤供应是自己亲爹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五千士兵就浩浩荡荡地从汴京出发。他们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洪州,给扶苏的下一步助阵。

待人全到齐后,扶苏粗粗一审阅,军队的质量居然还不错。他一边安排新来的军队好生休息,一边把他们打散插入原来的士兵当中,以图培养两拨人的默契。

当然,他一边练兵,一边也不忘安抚洪州的百姓们。送物资、免徭役、理刑狱这一套功夫,作为创始人的他已经做得相当娴熟。

洪州,是个被李元昊的旨意强行要求建起来的军事重镇。所以居住在其中的百姓,都和军队有些关系。登记的户籍里,有近乎一半家里都有当兵的。西夏的士兵们投了降,他们也跟着一道投降了,心情也很平稳。

毕竟么,跟谁过不是过?新来的这位宋国太子还承诺,等到打下灵州后,给他们每个人发上好的青白盐吃嘞。从前他们日夜苦哈哈地操练,哪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没错,扶苏的下一站目标,就是灵州。

灵州乃是西夏腹心之地,其意义相当于洛阳之于大宋。倘若洛阳失陷,离汴京被攻破也就不远了。西夏也是一样的道理。打下灵州,西夏也将濒临亡国。

除此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灵州附近的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等,更是西夏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

不过,马上就要变成大宋的啦。

扶苏一连命令长途跋涉的休息了几日,都再未等到其他西夏军队的反扑、夺还。他由此可以确认,西夏的中枢现在是真的瘫痪了。

就好比左右脑互搏时,已经顾不上脊柱自主进行的生理反应。非要搏出个胜负来,才能处理底下不听话的躯干。

既然如此,宁令哥,放你一条生路的利息,我现在就来收取了!

——

就在狄青、扶苏摩拳擦掌之际,宋朝的朝中也并非毫无反应。禁军们频繁调度,财政数字大起大落,两线作战的消息根本瞒不过众臣。汴京城中物议四起,议论纷纷。

当中,有相信太子殿下的,毕竟他是云州收复的最大功臣。不听他的听谁?也有不少提出质疑的。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谏道:一时行,未必一世都行。就算是太子殿下也有失手的时候吧?

而况,眼下这两线开战的局面,难道不是百分百会失手吗?官家,您是不是忘了啊,不到十年前我们大宋还和西夏打的有来有回吗?怎么现在这么敢的,一万人就想攻下灵州?

对此,官家表示:“十年前决定开战的主帅是朕,但现在前线指挥的人是肃儿。”

满朝文武:“……”

没救了没救了。

面对一个为了力保儿子,连自己都不惜泼脏水自污的主君,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官家但笑不语。

他不觉得自己是为了力保儿子而自污,他和肃儿本来就不一样。若说他是守成之君,稳坐龙椅上几十年混来个“清平盛世”的名声的话,那肃儿就是开拓之主。他是不一样的。

远在西夏的扶苏,果然没让他爹失望。

灵州大捷的消息传来汴京时,一齐送来的还有许多战利品。出乎许多人的想象,他们的战利品不是西夏军的人头、耳朵等血腥物品。

被宋军背来的麻袋落在地上,解开来看,竟是雪白晶莹,在阳光下近乎透明的晶体颗粒。

食盐——

作者有话说:今天顶不住了,只有日三,明天日六继续。

另外这个文正文完结,全文完结的日子已经大体定了。番外请在置顶留言,正文的话,大家还有什么想看的情节吗?

第139章第139章马克思诚不欺我。……

在古代,盐,就是钱。

若不然,汉武帝何以让桑弘羊搞盐铁官营敛财呢?不然西夏何以把制盐工厂当作举国之支柱呢?不然何以从古至今的私盐贩子,都是富得流油又濒临杀头的形象呢?

白花花的盐,足以让朝堂上的任何反对派都没话说。它甚至比同色系的白银更加珍贵。人类没有白银,充其量失去了一种贵金属货币。但是人吃不到盐,是真会得病乃至死亡的。

官家问运送物资的士兵:“你们一共运了多少盐回来?”

士兵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自豪:“运回之时清点着有七百六十吨,路上不慎损耗了一些,到了汴京还余七百五。”

七百五十吨盐!什么概念!

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盐分六克,古代人没那么好条件,按每日四克来算,整个汴京城数十万人口,一日要消耗三吨多的盐。也就是说,运回的这些盐,足以汴京城所有人吃上大半年。

而且,太子运回的还是西夏产的青白盐,而非质量欠佳的解盐。青白盐的杂质更少,纯度更高,价格也多一番!若折成等价的货币来算……不仅能平了太子殿下出兵的军费,甚至还犹有过之。

这还没完。

“这只是殿下运来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被他运往云州各县,和狄将军那儿去了。我们出发的时候,太子殿下还待在盐矿。据说他又想出了能让青白盐质量更上一层的办法。”

满朝文武发出低低的惊呼,官家的脸上一片有荣与焉。他嘴角高高翘起:“这孩子,怎么走到哪儿就折腾到哪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