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忍着笑问:“干什么呢?”小薛林有气无力地伸出小手:“爹爹,抱抱,我实在太累了。”“跟谁学的啊。”薛理把他抱起来,“你从家里走到丰庆楼都不累,跟你舅玩一会就累成这样?”小薛林也想不通,“爹爹,我不想说话。”薛理叫小舅子去沐浴,厨房有热水。他抱着儿子到主院,也叫照顾儿子的婆子打一盆热水。小薛林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是没什么精神,窝在薛理怀里叫爹喂。林知了把他抱过来:“你爹待会要去大理寺,哪有时间陪你慢慢耗。想吃什么?”小薛林用眼睛看。林知了:“哑了?不说话自己吃。”小孩不想自己动手,也不敢再撒娇耍赖。饭后,家奴送母子二人去学堂。学堂厨房同前些日子一样,先和面,醒面的时候选弟们练刀工。食材是他们自带的,都是常见的瓜果蔬菜。做熟后可以带回家,也可以自己吃。即便如此全城百姓依然认为每月一贯的束脩很便宜。从正月开学到现在五个月过去,徒弟们都学会做拉面和刀削面。前些日子林知了便发现东市多了几家面摊。起初几日对仁和楼有些许影响,早上剩的拉面和刀削面多了。过了五六天,食客们又都回来,不是抱怨小店的汤不是骨头汤,就是抱怨小店卤的猪肉腥味重。东市也多了几家小饭馆,每家店一次只能容纳十多人。俞管事在东市转一圈就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林知了准备的菜单中没有“拔丝”,因为学会拔丝水果就能做出很多菜。也没有教锅包肉,菜单里有回锅肉。也没教糖醋鱼,也是考虑到学会糖醋鱼,可以学会许多菜。她列的菜单是红烧和清蒸鱼。主食有饺子馄饨,没有汤包。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什么都不懂的贫民子弟学会回锅肉觉得师父真好。仁和楼和丰庆楼厨子看到林知了编写的菜单忍不住感叹,掌柜的不愧是掌柜的。林知了也教了麻婆豆腐和肉沫茄子。她对徒弟们的说辞是这些食材常见,可以早晚买来练习。她到是不介意炖鲍鱼炖花胶,可是这些食材昂贵,我都不舍得买,你们买得起吗。不能亲自做几次,交给你们也学不会徒弟们回到家把此话告诉爹娘长辈,长辈们都认为林知了此言甚是。有心人打听到林知了教的都是些豆角茄子猪肉鱼肉,几乎所有饭菜都难等大雅之堂,就不再盯着厨师学堂,也不再试图明年把亲戚家的孩子塞进去偷师。话说回来,胜业坊的寺庙很大,至少有六个薛家那么大。大门和侧门关上,小薛林在院里可以肆意撒欢,因此他很喜欢这里。今日也是,驾车的老奴把他抱下来,小孩就往里面跑。除了下雨天,这几个月小薛林天天来一趟,跟五个学堂的徒弟先生都混熟了,进门看到人招呼一声就往里钻。待林知了拿着儿子的物什进院,小孩早跑没影了。准备上课的先生指着北边:“往后花园去了。”林知了不禁皱眉:“寺庙修什么花园!”先生徒弟们第一次到这里也被房屋布局惊呆了,要不是正殿有金身佛像,他们准以为到了哪位公主王爷府邸。先生闻言失笑:“那不叫花园,那是荷花池,菩萨修行之处!荷花池边的凉亭是菩萨休息的地方。林掌柜,您快去吧。如今天热,小公子敢直接跳荷花池。”林知了无需上课,她过来就是看一下先生和徒弟们是否用心,有没有人闹事。林知了闻言先去抓儿子。小薛林没有跳荷花池,他在祸害花花草草。林知了找到撅着屁股挖呀挖的小孩就问:“干什么呢?”小薛林的身体僵了一下,转过身朝林知了跑去:“娘,给你!”林知了低头,小孩手里一把花花草草。林知了故意问:“摘了送我的?”小薛林塞她手里:“娘,玩去吧。”林知了气笑了。兴许意识到此话不对,小孩指着凉亭:“娘,你去歇息,我一会就来。”林知了到凉亭下待两炷香,小薛林还在花丛里使坏。林知了过去把泥孩子抓出来:“我们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好吃的。”小孩闻言觉得有点渴,任由他娘拽着他去厨房。林知了先给他打水。衣服是没法洗,至少要把脸和手洗干净。盯着徒弟片鱼肉的先生看到小薛林就不许他靠近。不是怕刀伤到他,而是担心他小爪子太快把徒弟们的食材碰脏了。林知了问:“今天还是做鱼生?”先生微微摇头:“他们家中都有酸萝卜,今日先用鱼骨煮汤,然后放入酸萝卜和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