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去还得写篇专访的稿子呢,想想也是与有荣焉,这可是他们市里的门面。
市里的人直到下午才走,苏蘅他们又被村里的人围着恭喜了好一阵。
实验室的人也特地来恭喜了她。
蒲丰良还给了她一封信:“老郑是我多年好友,也是你们经管院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去了那儿人生不熟的,我让他关照关照,你也别客气,有啥事儿就找他。”
苏蘅接过这意义不轻的信,郑重的道了谢。
蒲丰良摆摆手,又说:“咱们研究的希望一号已经育种了,等开春就播下地,今年说不定有好消息呢,到时你记得回来看,这可也是你的心血。”
“那必须要回来,到时候再来跟大家一起割麦子。”
她真的遇到了一群良师益友。
苏蘅回到家,第一次没急着去数钱,而是拿着通知书跟陆明川说:
“以后我也是京大的人了,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他们去吧!”
现在已经是二月二十三号了,通知书上写着让他们三月之前去报到。
这两天就得收拾东西出发了,宋晚他们说要等他们一块儿。
苏蘅跟陆明川去了京城,又带个孩子,去招待所也不好落脚,宋晚就邀请二人去自己家住。
她爷爷前不久刚平反,家里的房子也被还了回来。
于是苏蘅跟陆明川二十四号这天特地带着秋秋回苏家跟家人们辞行。
一家人既是高兴,又是惆怅与不舍。
他们是骑着两辆自行车去的,因为这东西没法带去京城,这年头的行李托运太麻烦了,还容易丢件。
车子在家扔着也是扔着,所以就留了一辆给苏家用。
苏蘅还特地把卖药材的邮寄地址给了苏景,今年管控已经松动了许多,他体量小,也不妨事。
在苏家待了一天,二十五号他们就在家收拾东西。
因为过去有落脚点,他们就不需要带被褥那些了,挑着带着衣服跟生活用品,主要是秋秋的好多小衣服得带上。
苏蘅还特地给招财跟面具侠做了个布背包,有透气的孔,到时候直接提上火车。
坐车得两天,因为没有直达,他们需要先去省里再转车。
所以两人就只收拾了一些必需品,还是尽量轻装上阵。
干粮也得准备,陆明川爱吃鱼虾饼,苏蘅满足他,去河里捞了好些,这次全做的香辣鱼虾饼。
外加一点白面馒头,没忘了配上炒酱菜。
蜂蜜还剩一罐,也带上了。
冻梨也没吃完,给装了一兜子。
反正最后收拾出来,就是两大口袋行李,这还是轻减后的。
还有个不起眼的灰绿色背包,里面装的是他们的全副家当,那一万三千多块钱。
到时就交给陆明川看管。
两人收拾完东西,跟宋晚他们约好明儿一早就去市里搭车,因为是上午的火车,时间比较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