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组织直接发长文,指责摄制组利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博眼球。而热心网友也积极为绿孔雀声援,直接把这条长文刷上了热搜。
一方面,全国总共也没多少只绿孔雀,动物园都罕见,也不知道摄制组从哪里借来的纯血绿孔雀拍视频。摄制组应该被谴责,借出去的动物园也应该被谴责。
另一方面,视频里的两只绿孔雀周围还带着几只没换毛小孔雀,目前还没有人工繁育绿孔雀的案例,那么小孔雀大概率是蓝绿混血。蓝绿混养更要谴责!
摄制组的导演看到这条热搜直呼冤枉!这孔雀又不是他安排的,是自己飞来的!!更何况,他也不知道这是纯种绿孔雀啊!!!
以前管理混乱的年代出现过不少蓝绿混血的孔雀。蓝孔雀领地意识没有绿孔雀强,基因缺陷少,对气候适应性强不说,对繁育环境要求也低。
以至于部分动物园想尽办法让绿孔雀和绿孔雀配对但一个没生下来,蓝绿孔雀背着他们偷偷搞上那是一窝连着一窝的生。
这些混血儿又继续和蓝孔雀混血,再生下一窝又一窝有绿孔雀特质的孔雀。这样长得像绿孔雀的混血孔雀在纳西州可不少见。
文旅局慌了,林业局也有些慌。他们本来还准备把小孔雀的消息瞒一瞒,毕竟绿孔雀不仅人工繁殖困难,雏鸟的人工饲养也困难重重。
若是好消息发出去,雏鸟没几天就夭折那也太令人伤心和失望了。
但现在……
头更秃的岩老打电话给楚芃麦:“小楚,你们孵化的小孔雀现在怎么样?还健康吗?”
电话那头传来楚芃麦活泼的声音:“健康得很,仗着体型大经常欺负红原鸡的幼崽。”
岩老欣慰地点头:“看来你找大师给小孔雀取名还真有点用,这命不就压住了吗?”
楚芃麦:“对了,我们最近又孵化出三只小孔雀,还有五只估计也快孵化了。”
岩老:???
岩老:!!!!!!
小绿也太能生了,一个繁殖季生了十一枚蛋,是何等伟大的母亲!
面对舆论压力,文旅局和林业局一起商量好对策。文旅局就赶忙发布澄清公告,放出拍摄花絮。
证明这是农场救助的孔雀,自己飞来的,不关他们的事,他们没有强迫动物表演。而且农场有最高等级的救助资质,养绿孔雀没毛病。
就在大众准备将矛头对准猫猫头农场蓝绿孔雀混养之时,多省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同发布了一条简讯。
全国首例!纳西州猫猫头农场人工繁育出绿孔雀!
全国仅存两百只,我国首例人工繁殖的绿孔雀在纳西州诞生!
前所未有,我国某农民克服重重困境,人工繁育出六只绿孔雀宝宝!
负面舆论顿时逆转,健忘的网友瞬间遗忘当初的指责,讨论起前往猫猫头农场旅游能不能见到绿孔雀这件事,并调侃专家奋斗多年,竟不如农民随便一养。
同时刷到这条新闻的楚芃麦:???
什么某农民?他明明是邪恶的农场主!
餐厅开业第三天
四月的公园里春意盎然,枝头的海棠花开得正盛,满园粉红。相声大师常笑春提溜着自己的文鸟,在公园的湖边遛鸟。
绕过一棵海棠树,他迎面撞上了自己的老友川菜大厨罗老头,亮堂堂的嗓子当即一呼:“哎呦,老罗,好几天不见。今天怎么想起出门遛鸟了?”
罗老头也提着一只虎皮鹦鹉,闻言苦笑说:“前段时间家里有事,没心情玩。”
“你儿子回来了?”常笑春顺着四周看了看,果然在公园的休息椅子上见到罗老头的儿子——罗灶生的身影。
四十多岁的罗灶生抱臂坐在那里,粉色的花瓣撒了他一身也不见他抖落,眉宇间隐隐透露着一股烦躁的意味。
常笑春不自觉压低了嗓子,靠近罗老头:“你儿子的事情还没解决?”
愁眉苦脸的罗老头摇摇头:“已经找了律师,恐怕有得磨。唉,不说这些烦心事了。”
“行,说点开心的。”常笑春把自己提着的鸟笼拎起来逗了逗鸟,说起他们鸟圈的大新闻,“全国首例绿孔雀人工繁育成功的事你知道了吗?”
罗老头脸上果然有了笑意:“这哪能不知道,看到的时候我在床上笑得合不拢嘴,比听你说相声还高兴。”
常笑春:……
算了,这老头最近心情不好,他不和对方计较:“那有没有兴趣打鸟?咱们一起去纳西州拍绿孔雀。”
“你是说去那个猫猫头农场?”罗老头心有意动,但他问过他儿子,“我儿子帮我查过,那个农场是做动物救助的,绿孔雀不对外展出。除非走大运绿孔雀自己飞出来,不然很难见到。”
常笑春得意地说:“农场老板是我粉丝,还加过我徒子徒孙的好友。咱们走个后门,肯定能见到。”
“再说了,你儿子心中烦闷,更该出门散散心才是。”
最后这句话说到了罗老头心坎里:“你说得有道理。”
他当即和老友头对头小声嘀咕起来。
几分钟后,坐在公园椅上发呆的罗灶生就接到他爸的通知,失业的他有事情做了!
他的老父亲和老友计划去纳西州观鸟,不报旅行团,让他全权负责带他们两个大爷出门旅行。
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两个老头站在他面前眼巴巴望着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
罗灶生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你们要去一个农场观鸟?农场能有什么鸟?”
两个老头异口同声地反驳:“你可别小瞧这农场,老板是鸟类专家,救助了很多鸟。在农场有机会见到少见的绿孔雀、灰头鹦鹉、绯胸鹦鹉、凤头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