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围绕着一个中心:皇帝要不要亲自送灵?
因为顺治的丧礼,康熙要去,被当时的太後给拦了。有这个例在,现在还有一个现成的太皇太後在。皇帝你去不去呢?坟地远啊!又是运棺材,路上快不起来,大冷的天儿,您很重要啊。
胤礽是一定要去的,他还记得要把胤禔给放出来的话,胤禔都出现了,他怎麽能够不去呢?
胤礽的论点是:当时康熙年纪小,太後是爱护他。我现在是成年人了,一定要去!
仿佛嫌不够热闹似的,皇後表示也要跟着去,太皇太後也要去。淑嘉这麽做,是因为在她的印象中,这种送葬的事情都是全家一齐出去的。太皇太後则是因为,她想送康熙最後一程。
内务府想哭:咱们拼了老命地做你们的衣服鞋袜丶首饰用具还不算完,你们又出幺蛾子!
内务府首先做的是皇帝的一东西,这个是急需要用的,大多数好手先忙这个,这一部分已经做好了,皇帝出行是没问题了。大行皇帝丧事用品也是一直在做的,都准备好了。
然後是太子的东西,他出头露脸的概率也比较大。至于一向不太管事的太皇太後,与很安静的皇後,日用品可以先做好,宫里用的步辇什麽的也可以先做着,更多的仪仗只要在年前做好,正旦可以用就行了。
朝臣们争,内务府是很淡定的,反正不管皇帝去不去,咱们的差使都办好了。现在两个女人横插一杠子,他们想死的心都有了。
皇帝居然还同意了!
妈呀!赶紧抄家夥加班吧!
终于,内务府在限定日期前把事情办好了。後宫两大巨头跟着送葬队伍到了景陵。
胤礽是先步行一段,再乘舆。衆人亦效仿,先走一段,再骑马的骑马丶坐车的坐车。大冷天儿的跑到了坟地里去。
一开始,什麽都很顺利。皇帝很乖,按着礼部拟的过程走,祭酒啊丶跪拜啊都做下来了。太皇太後也很乖,根据男女有别的法则,被皇後奉着,很老实在呆在一边。
等到要埋棺材了,这两个开始闹了起来。
胤礽是一点也忍不住了,趴在棺材上痛哭,看那样子,大有爬到棺材顶上不让埋的架式。他的兄弟们也跟着痛哭,爹没了,当家的换成了哥哥,日子好不好过可是两说。
其中哭得最惨的却是胤礽他哥——允禔。
放出来的允禔精神还不错,当然比起当初意气疯发要搞死太子的直郡王是差了点儿,比起一般人还是强得多。物质上不受亏待,妻妾成群丶儿女一大把本人再没心没肺,又或者是心如死灰一点。活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被放出来送葬,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这麽些年了,恨啊丶怨啊不能说随风而逝,也是变得非常抽象了。能出来放放风,也是好的。
一出来,被两个孔武有力的弟弟盯上了。他是长子,但是因为有罪,位置就不能在允祉前面,而被放得比较靠後。这就算了,能出来就好。但是真正等到康熙的棺材被放到了墓室里,允禔的某一根神经被触动了,大哭:“汗阿玛,不孝儿子来向您请罪了,您把我带走了吧!”
就这样,有这两个带头,底下一片哀嚎,兄弟们只想把老大的声音给盖下去。而太子,他开始还劝着他爹,後来一想起对他爱护有加的祖父,双手从搭着父亲肩膀相劝的姿势上移开,改为双手搭着棺材痛哭。
在旁大臣们看着不像样儿,不能误了吉时,硬头头皮劝:“万岁爷,别误了吉时啊。”
胤礽擡起朦胧的眼睛,正要说,埋得慢一点,又看到了仁孝皇後的棺材。对了,帝後要合葬。这一看不得了,悲从中来,爹妈全没了啊!他又冲到了仁孝皇後的棺材那里,抱着棺材大哭:“额娘!额娘!额娘!!!”哭得声儿都变了。
女人堆里也不太平。能有资格来的女人很少,太皇太後来了,皇後来了,皇後的妯娌们来了,都是正室。即使这样,有了太皇太後在,还是热闹了起来。
太皇太後一直念叨:“现在那边儿在做什麽呀!”
一听说马上到了吉时,快要结束程序了,她不干了:“我得去看看皇帝。”这说的皇帝还是康熙。
这一通闹,最後以淑嘉派人请示,胤礽同意太皇太後去看一眼而告终。
最後,皇帝皇後拖着太皇太後出来,身後一堆儿关门而告终。
如果你以为事情到此为止,那你就错了。
————————————————————————————————————————
回到京城。
乾清宫,东配殿。
皇帝一只丶太子一枚,先帝儿子一把丶宗室一堆,大臣一群,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兄弟们劝皇帝节哀,允祉说得最有条理:“大行皇帝归天,做儿子的没有不难过的。臣弟请陛下为江山社稷保重,为太皇太後保重,为汗阿玛保重。”
大家跟着说,对啊对啊,现在您最重要,您得好好儿地带着大家奔小康,呃,错了,是建设一个美好的封建**主义国家。
胤礽颓丧地道:“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只是,事到临头不由人!今日见汗阿玛龙輴入地宫,自此永隔,不由悲从心生。又见……仁孝皇後……”再哭。
这就没法儿劝了,允俄丶允祥挺身而出,表示这事儿咱们有经验,皇帝哥,您得把自己日子过好了,才能叫你妈不担心。
胤礽用一种哀怜的目光看了这两个弟弟一眼,又对其他的弟弟叹道:“子欲养而亲不在,最是折磨人。我已如此,安能令你们再受折磨?诸妃母丶嫔母,年过五十又有子在外建府者,如有意,你们可接出去奉养。有什麽事儿,我顶着!”
这话一出,谁又会说他不想养亲妈呢?
有活着妈的纷纷表示,皇帝哥真是太好了,全了咱们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