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问题它是这样的,如果是良嫔自己说,唉呀,你儿子判了无期徒刑,你没地方去,留在宫里怪尴尬的,你养过我儿子,你到他那里住两天吧,反正我现在也出不去。人情是自己做出来了,还带上一点点自豪感和优越感。
现在呢,都没人问过她的意见,就把事情给决定了,良嫔能不郁闷麽?
这家夥好麽,等自己能出去了,儿子家里已经有一个婆婆了,自己算什麽呢?旁人出宫吧,都是由副转正,自己这出去,还是副的!
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可皇帝就是要这样欺负你,你还能怎麽的?良嫔亏都吃了,只好表现得大度一点,有些话连亲儿子都不能说得太明白,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这个时候,也没什麽人关心她的感受了。允禩夫妇倒是来看过她,并且承诺,三年後,良嫔出来的时候,一定尽力侍奉,话里话外的意思,您就是晚出来一点儿,也是我亲妈,不会让您受人辖制的。
良嫔还要说:“惠妃对你不错,咱们得有良心。”
除此之外,惠妃也过来表示了感谢,良嫔也笑着说:“您养了他这麽些年,他侍奉您还不是应该的麽?”
除此之外,再没人关心这事儿了:大家各有前程要奔。
在宫里呆了几十年了,多少攒下了一些家当,大多数是要打包走的,当然,有一些也是要赠人的。相熟的还没有离宫的人丶身边侍奉的人,最主要的不能忘了某些中心人物。
比如新君一家子。
皇後是这个帝国的女主人,她不会缺了好东西,但是心意还是要有的,必须备一份大礼,在她正式典礼的时候送出。大公主乌云珠小朋友,虽然还没有正式封号,谁也不能看轻了她。对她好,也是给她父母一个好印象。弘晰的妻子是外孙女儿,也可以留一点纪念品。
对了,到了儿子那里,给儿媳妇丶孙子孙女儿的见面礼也不能忘了啊!
哎呀,还有最大的一件事情:大家是要等过完元旦,皇後的册封礼过了之後才能搬出去的。咦?我的礼服呢?
四妃的地位崇高,资历老丶地位高,贵妃还没她们入宫的时间长呢,底下的就更不用说了,她们又都有儿子,有她们带动,整个东西六宫,一片闹腾。更戳阴暗人士的肺管子了。
这阴暗人士里,就包括了新任皇後。
做皇後不好麽?当然好!
但是,後面还有许多麻烦。什麽待遇提高了,宫女要用十人,还差人待挑。什麽太监要一个大首领两个首领外加十二个一般太监,缺额比较大啦。什麽搬到坤宁宫去要怎麽布置啦,什麽皇後要选侍妇,很多人竞争得头破血流啦,等等等等。
这些都不是什麽大事,新皇後只关心一件事情:她的丈夫对她的新住处有抵触心理。
一片忙碌之中,皇後端坐在桌案後面,闲闲地翻着书,宠辱不惊的作派实在让人佩服。外人哪里知道,皇後心里正紧张着呢——她正在布局。秘密就在她手中的书里,这是一本颇具封建迷信色彩的书。
这是一本有关风水的书,也是,康熙下葬了。新皇帝登基後不免要开始选自己的“万年福地”,跟老婆提一提也是正常的。淑嘉也就抓住有利时机,研究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这要放在其他时候且得注意,一个弄不好,人家以为你在画圈圈。
皇後身边的宫女太监,还真有几个识字的,大家也都知道了皇後现在对这玩艺儿略有兴趣。此时还在封建时代,弄一弄封建迷信那是流行趁势。宫里不少宫女丶太监也跟着潮流玩了一把,这流行趁势的兴起,就有很多人跟着玩。反正大家本来也积存了不少此类知识,太妃太嫔们正是闲得发慌的年纪,本来就是要吃斋念佛的,现在弄点课馀知识来丰富一下知识储备也是不坏的。
皇後与皇帝的兴趣范围很广,几何丶代数丶天文丶地理丶绘画丶书法形式各样。很多时候,他们两个的爱好大家跟不上,这封建迷信是很容易跟风的。
由于时间的特殊性,皇帝是需要跟老婆商议事情的。比如,留下来的太妃们的处置工作,需要晋升的太嫔们的安置问题,还有,自家小老婆的居住问题。对了,还要通知一下,我要给你爹封爵:一等承恩公。岳父家本来就是伯爵,现在两个爵位不合并,但是有三个儿子,这个爵位承袭你有什麽意见啊?
这一天,胤礽又来了,看了一眼淑嘉看的书,笑道:“你倒用上心了。”
淑嘉道:“得了点子闲,就看一眼,”以後要住的地方麽,当然这话她没说出来,“我看你今天气色还好。”
胤礽了了一桩心事,心情当然好,忙不叠地把年号拿出来与妻子分享。淑嘉当然说好,实际上,她对这些也就是听个热闹罢了。
然後胤礽就说:“王嫔的嘉号,我定的是密[1],还有……”把几个弟弟生母的位份丶称号都说了一回,淑嘉暗暗记住了。
接着,胤礽就说了自家小老婆的封号,李甲氏就是“茂妃”,李佳氏则是“安嫔”。淑嘉问道:“她们两个册封,是在什麽时候?”
胤礽道:“明年三月以後,得把弘旦的册仪办完了再说。”
淑嘉关心地问:“那弘晰呢?他已经成婚,也该能当差了,还叫他只顶着皇子的名号麽?”
胤礽当然想,不过:“缓一缓吧,老十五是他叔叔年又长,还没封呢!”老十六丶老十七眼看着也大了,这一封,多少银子和佐领又出去了。银子不在乎,佐领,他在乎。
这种心理,胤礽与康熙出自一辙。自家儿子当然要给好的,但是不幸却有其他人在抢夺资源,伤脑筋,真伤脑筋啊!
————————————————————————————————————————
新年到了,一片欢腾景象,人人过得有盼头。
正旦朝贺,蒙古各部又认了一回新主人,胤礽也大方地赐宴丶颁赏。接着,皇帝热情地留大家多住几日:“太皇太後尊奉大典丶皇後册封大典丶皇太子册封大典在即,尔等可共襄盛举。”
蒙古人很高兴,公款吃喝兼娱乐,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除了他们,文武百官也高兴,因为这一回大典,皇帝给大家都涨了点荣誉级别,发了点奖品。
百姓也比较高兴,这一年,皇帝宣布,以前欠国家的税,都免了,还是用诏命的形式发下来的。
罪犯也很高兴,因为新帝登基改元,大赦天下。当然,只是赦了死罪以下,如果您是**反社会的死刑缓期执行又或者流放,那还是老实在大狱里蹲着吧。
这样欢乐的气氛里,新帝元年的头两个月里,连续办了三件大典。
太皇太後成为大清国的第二位太皇太後,待遇再升一级。
接着,就是皇後册封大典。事实上,皇後陛下在正旦的时候已经在交泰殿里接受了诸福晋丶公主丶命妇的朝贺了。这一回,只是补办手续,却也隆重异常。跟重新娶个皇後,也差不多少了。亦祗告天地丶太庙。
皇後的各种制服丶仪仗都已经全部备妥,对于朝服,淑嘉只有一个评价:“沉!”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吧,职位越高,衣服也越重。头上的朝冠比那套太子妃的朝冠沉多了!
披挂上阵,脸上还要摆出得宜的微笑。淑嘉的侍妇,选的是满洲镶黄旗内的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之妻。侍妇,不要从字面上理解,以为是仆役,这其实是女宾丶女伴,挺露脸的一份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