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非主流清穿 > 这个皇帝不好当(第3页)

这个皇帝不好当(第3页)

说到这个,胤礽就很不高兴了,你这不是打击报复麽?赵申乔参了齐世武,也就是参了你,你就说赵申乔儿子不好,这又是何道理?

齐世武一直偷眼看着胤礽,发觉他的表情好像有点儿不对,也起身道:“难不得你也听说了?”

话说这世上物以类聚丶人以群分,赵凤诏同学确实是个贪官儿,齐世武与托合齐也够贪,大家其实都是一路人,彼此之间纵隔千里也能互相闻着味儿。赵凤诏同学,还曾是噶礼的心腹,而噶礼,纵非铁杆索党,也是一路货色。谁还不知道谁啊?

你爹不给咱们面子,别怪我把你的老底儿也给抖了出来。该死的赵申乔,我就不住你儿子贪污你一点儿也不知道!

越想就越把赵氏父子往坏里想了,你们太不仗义了!

天下贪污的手法也都差不很多,齐世武还放过外任做过巡抚,于这里面的门道知道得就更是清楚,在这些事情上头,赵凤诏尚且是他的晚辈呢。只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随便拣几条说一说,估计赵同学都做过。什麽消耗加倍啊,改一改账目把赈灾的银子吞一吞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大家曾是一路人,彼此都很笃定对方很贪。齐世武和托合齐自恃也算有拥戴之功,又是旗人,革职算了。托合齐更是放心,他老人家爱贿赂,也曾指使人盘剥商户,但是直接下手到国库藩库的情况还是很少的(因为没机会),更没有顾忌了。

两人一搭一唱,把赵凤诏就给填到了坑里了。

胤礽犹不肯信——换了谁又肯相信呢?你打不过人家爹,就拿人家儿子出气?

齐世武赌咒发誓:“奴才若有一字虚言,天厌之丶天厌之。”

如果赵凤诏人在现场,一定会破口大骂:MD!你真不要脸,每年冰敬丶炭敬你也没少收我的啊!

托合齐也跟着说:“他们这些汉人,自己身上就不干净,还非要把我们也扯下水里去。”

是的,满汉之争,两人又比出张伯行和噶礼的例子来。噶礼是贪了一点儿没错,可张伯行也不是什麽好人啊“其人清直近僞,又不能任事,捕盗不力,全赖噶礼之能而平息境内。”

“主子再不为奴才们作主,他们就要骑在奴才们的头上了!”齐世武咽咽唾沫,还是把不雅的词汇给咽了。

托合齐见胤礽脸色很差,一挺胸脯:“奴才所言,句句属实。噶礼说不定也是叫赵凤诏给带坏的!咱们旗人风俗淳朴,汉人一向奸滑无礼。”

胤礽大皱其眉,满汉之争从来都是让清帝头疼的一个话题。

至少在中央官属里,旗丶汉人员的比例必须至少保证一旗人一汉人,有时候旗人还要多些,笔帖式里旗人更多。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汉人人口多,哪怕出人才的机率小些,绝对数量也还是多。而旗人呢,享受各种优惠,并不能保证个个都是精英。万里挑一与十里挑一,其质量想也知道是前者为优。如果不是国家政策倾斜,旗人早不知道被这些汉官挤得还剩下多少了。

打仗,旗人或许占优,文斗,你斗不过人家呀!量变,会引起质变的。

想用旗人吧,有本事又清廉的实在太少,眼前这两位与噶礼都是活生生的反面典型。用汉人呢,又怕动摇国本。

偏偏两边还又不消停,真是讨厌透了!

听了托合齐的话,胤礽还是想发笑,赵凤诏能“教坏”噶礼?反过来还差不多!看看两人的资历年龄,噶礼绝不是易与之辈!

齐世武继续赌誓:“主子可遣人探查,若赵凤诏果然清廉,奴才甘愿反坐。叫奴才立下字据也可,明日上折也可。”

胤礽见他们两个说得郑重,又事涉噶礼,心里更打了个结,也不应允,只说:“知道了。”

托合齐与齐世武两人见今日无法说动胤礽,也止了这个话题,齐齐感叹起当年来,陪着胤礽说话。胤礽心情已坏,说了两句就打发他们出来了。

出了畅春园,托合齐邀齐世武到他家里坐坐。齐世武慨然应允:“你我也是多日未见了,正好,他们去喝喜酒,咱们一起喝喝茶。”

到了托合齐家,两人往托合齐书房里坐下,洗脸喝茶吃水果。年纪都不小了,来回奔波还哭了那麽长时间,体力消耗有点大,是得补充一下。

吃得差不多了,托合齐才道:“今日之事,你看皇上是个什麽意思?”

齐世武一声冷哼:“就是你我不得起复,也不能叫他们得意了去!”

托合齐有些失望,又问:“皇上会动他们父子麽?噶礼应该没事儿,赵凤诏连着噶礼,会不会也从宽了?”

齐世武哂道:“噶礼没事儿,赵凤诏未必就没事儿。”清帝优容旗人,却不会优容汉官。

托合齐道:“这样就好!是不是给噶礼去一封信?”

“也好。”

他们商量得热火朝天,却不知道胤礽这里也召的人来说话,召的正是前任江宁织造,曹寅。

曹寅对皇家的忠心是绝对有的,胤礽也算是够照顾他了,感激也是有的。听说召他,急忙穿戴了整齐往畅春园里去。他日子过得不坏,此处是他少年时的家园,水土很服,又不用操心费力打小报告,除了一个李煦家让他费神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好。居然养得比在江南的时候还胖了一圈儿。

一路上心里还在嘀咕着呢,今天是显王大喜的日子,数得上名号儿的权贵都去喝喜酒了,皇帝怎麽还在这样“暗渡陈仓”?

果然是暗渡陈仓。进了澹宁居,脱冠而跪。叩拜罢,胤礽赏了他座,又问:“你在京中近来可好?”

曹寅刚坐下又起来道:“托赖主子庇佑,奴才一家无不感激。”

胤礽伸手于空中压了一压,示意曹寅坐下:“坐下说话。今天显王大喜,他们都去讨杯喜酒喝了,朕过去了不大合适,枯坐也是无趣,索性找人来说说话——你还记得江南情形麽?”

曹寅心道,这是要问哪一方面呢?于是便从江南的山水说起,见胤礽兴趣不大,又转口说起江南人文。胤礽只是听,及至说到刊印了一半的诗集,方道:“李锴学问尚可,有他接手,你也可放心。”

曹寅道:“这是自然。”又说起康熙南巡的事儿来。胤礽脸上还是淡淡的,只是在说起南方官员齐聚见驾的时候动了动耳朵。

曹寅说了这一堆,也不知道胤礽想听什麽,难道真的只是要找个人来“说话”?胤礽在这个时候就开口了,问:“张伯行与噶礼,居官如何?”

曹寅心里一突。斟酌着道:“张伯行果有行,噶礼……也是爱礼。”

胤礽嗤笑一声:“你这话说得有趣儿,仔细了说。”

曹寅非常为难,旗汉之争,或曰主要是满汉之争,曹寅怎麽能不知道呢?跟康熙说到这样的话题尚且要注意言辞,何况是胤礽?皇帝问了,又不能不说,只好泛泛而谈。“张伯行之行,令人肃然。”夸了张伯行,就是不提噶礼。

噶礼本就不干净,他还参过曹寅亏空几百万的事儿,曹寅多少能听到一点儿风声,纵使听不出来,同在江南,相处得也不算很融洽,感觉也感觉得到了。不踩他就算曹寅厚道了,要夸他是万万不能了。

胤礽拨弄着一本折子,却是派去查张伯行与噶礼相劾的穆和伦的折子,说是噶礼有理,请让张伯行解任。眯了一下眼睛,他自是听得出来曹寅话中未竟之意——噶礼没啥好夸的。

“这麽说,噶礼果然德行有亏了?何以张廷枢丶穆和伦俱不参劾于他?”

曹寅一咬牙,噶礼都想把他往死里逼了,他也用不着太客气。满汉之争什麽的,他好歹是包衣籍,不算是汉人民人。他又爆了个料:“噶礼总督两江,奴才在江宁多年,尚要受其辖制,朝中尚书初来乍到,又能探得什麽虚实呢?前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实是别有内情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