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人选方面——
“选手方幼安挑战两次成功,锁定两名队友:沈笛、李长鲸。”
“选手时序挑战一次成功,锁定队友:勾墨。”
“选手陈青安挑战一次成功,锁定队友李长鲸iss,打回重新挑战。”
“选手方贺挑战一次成功,锁定队友:江林。”
……
“选手沈笛挑战一次成功,锁定队友:时序。”
大家这才心服口服。
方幼安作为首次挑战成功、第一个选择队友而不是歌曲的人,他选沈笛是在大家预料之中的,当时让其他人犹豫的是他第二次选择。
如果按照名气和实力来选,最有可能的名字是勾墨或时序,这是两个强有力的存在,李长鲸相对于他们来说,不论实力还是人气都差了一层。
出于这种理智考虑,下一个挑战成功的陈青安,将宝压在了名次竞争力稍弱,但综合能力依旧靠前的李长鲸身上。
李长鲸虽然在各方面能力还有一定不足,但粉丝的支持却是实打实的。
离开沈笛那个小分队后,他不论到哪个队伍里都是受关注的。
这大概就是鸡头凤尾。
偷得浮生半日闲
组队和选歌,是场限时的心理博弈。
显然方幼安是此中高手。
不仅预判了他们的思路,提前保住最有可能“流拍”的李长鲸,还让热门选手沈笛和勾墨悄悄轮空,利用视觉盲点的时间差,成功打出组队成功的第一步。
而勾墨的选歌更是神来之笔。
这首歌融合了电子氛围和海洋民谣元素,充满暗恋的期待和酸涩感,非常适合小队情况,特别是母胎单身的两个。
与其让沈笛和李长鲸体会什么是恋爱的甜蜜,不如这种懵懂又朦胧的情绪更容易理解。
也因此,看见这首歌后,小队几人才那么高兴。
这家伙真了解我们啊。
后面的选人环节就有些水到渠成的意思了,勾墨和时序中间只隔着几个人,而且很符合胜负比例很一边倒的情况——都没挑战成功。
时序挑战成功后就顺势锁定了勾墨,自此,五人小团体就成了两个小分队。
而随着写着人名的牌子越来越多,挑战成功的人也就越来越谨慎。
与冲动尝试相比,稳妥一点顶多是五公不会那么出彩,但却更有把握拿到那三十分之一的名额,过线万岁。
可如果第一轮就iss,被选择过一轮的队友,能力和人气都会差一截。
被淘汰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多重原因考虑,加上陈青安选人失败的前车之鉴,愣是让前面几个轮空的在沈笛完成挑战时,成功让两个小分队顺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