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番外19季俞x逸承安
如果说逸承安和季俞的婚姻生活是一场逸承安主“攻”丶季俞主“防”的趣味攻防战,那麽到了儿子逸尘的教育问题上,这场战役则升级为了全方位的“战略博弈”。两人在教育理念和具体操作上展现出的极致反差,堪称育儿界的一股“泥石流”。
逸承安:立志成为儿子的“首席玩伴”与“闯祸导师”
在逸承安的世界观里,当爹的最大乐趣,就是成为儿子的“铁哥们儿”丶“好兄弟”。他坚决摒弃传统严父的刻板形象,致力于将“快乐教育”(或者说“放养式教育”)贯彻到极致。
零花钱上的“慷慨後援”:季俞给逸尘的零花钱是有定额的,旨在培养他的理财观念。然而,逸承安就是那个最大的“漏洞”。他会在季俞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厚厚一叠钞票塞进逸尘的书包,或者直接微信转账,备注:“儿子,拿去花!别告诉你爸(季俞)!男人嘛,身上不能没钱!”导致逸尘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私房钱”的刺激与快乐,也过早地接触了“如何瞒过季俞爸爸”的“实战技巧”。
游戏世界的“最佳队友”:季俞严格限制逸尘的游戏时间,并会对游戏内容进行筛选。逸承安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会偷偷买来最新的游戏机和各种“限制级”游戏,美其名曰“锻炼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更“过分”的是,他会和逸尘组队开黑,父子俩窝在游戏房里大呼小叫。当季俞查岗时,逸承安会以惊人的速度藏起游戏机,并和逸尘统一口径:“我们在进行男人间的战略研讨!”结果往往是,季俞看着沙发上两个眼神闪烁丶嘴角还带着压不住笑意的“战略家”,面无表情地拔掉游戏机电源。
逃课行动的“共犯首领”:最让季俞头疼的一次,是逸承安竟然怂恿当时还在上小学的逸尘逃课,就为了去看一场他偶像参加的极限赛车比赛。逸承安的逻辑是:“课堂知识随时可以补,但这种热血沸腾的现场体验,是塑造男子汉气概的关键!”他甚至还给逸尘准备了假条模板(当然,笔迹模仿得很拙劣)。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在赛场欢呼雀跃时,被接到老师电话後火速赶来的季俞当场抓获。那天晚上,逸家别墅的客厅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景象:身高腿长的逸承安和还是个小豆丁的逸尘,并排靠墙罚站,低着头,接受季俞长达一小时的“爱的教育”。逸承安还试图狡辩“是儿子自己想看”,被逸尘当场“出卖”:“是爸爸说逃课才是完整的童年!”
情感啓蒙的“狗头军师”:当逸尘稍微大一点,开始对总是冷着一张漂亮小脸丶却让他忍不住想靠近的裴明轩産生朦胧好感时,逸承安立刻兴奋地充当起了“情感顾问”。他搂着儿子的肩膀,传授自己的“毕生绝学”:“儿子!眼光不错!像轩轩那种高冷挂的,就得用热情融化他!喜欢就去追!别怕丢脸!老爸当年追你季俞爸爸,就是靠着脸皮厚丶毅力强丶死缠烂打!你看,现在不也成功了?记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完全忽略了自家老婆当初是被他烦得不行加上本身也有好感才勉强答应的,以及裴明轩的难度系数可能比季俞当年高出好几个数量级这一事实。这番“鼓舞人心”的教导,直接导致了逸尘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裴明轩进行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骚扰”,让裴家小少爷不胜其烦,也让季俞不得不一次次出面替儿子(以及背後煽风点火的丈夫)向裴琛和沈砚道歉。
季俞:扮演“规则制定者”与“麻烦终结者”的严父
与逸承安的“乐天派”形成鲜明对比,季俞在逸尘的教育中,始终扮演着冷静丶理智且原则性极强的角色。他是这个家真正的“定海神针”,负责将逸承安挖的坑一个个填平,把被带歪的逸尘一次次拉回正轨。
学业的“监工”:季俞会定期检查逸尘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对于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要求严格。当逸尘因为和父亲打游戏而成绩下滑时,季俞会毫不犹豫地没收游戏设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他会耐心地给逸尘讲解错题,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与逸承安那种“开心最重要”的理念形成直接对抗。
品格的“塑形师”:当逸尘受父亲影响,偶尔表现出过于跳脱丶甚至有些冒失的行为时(比如在学校里模仿父亲开玩笑却过了火,惹哭了同学),季俞会进行严肃的谈话。他不会简单粗暴地打骂,而是会冷静地分析事件,指出逸尘行为的不当之处,让他明白分寸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他会带着逸尘去道歉,教他如何承担後果。
麻烦的“善後者”:这是季俞最常扮演的角色。逸承安在前面“煽风点火”,季俞就在後面“灭火救灾”。无论是向因为逃课而愤怒的学校老师诚恳道歉,还是向被逸尘“热情”困扰的裴家表达歉意,亦或是处理逸承安那些不靠谱建议带来的各种小麻烦,季俞总能以他特有的冷静丶优雅和真诚,将事情妥善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他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裱糊匠,耐心地修补着被逸承安这头“哈士奇”拆坏的各种家具。
逸尘:在“冰与火”的夹缝中成长的小太阳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种近乎“分裂”的教育环境下,逸尘非但没有长歪,反而成长为一个性格极其鲜亮丶人见人爱的小太阳。他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逸承安的乐观丶活泼丶热情和感染力,同时又继承了母亲季俞的善良丶体贴丶明辨是非和责任感。
他活泼开朗,是班级里的开心果,但也懂得尊重规则,在季俞面前从不故意挑战底线;
他有时会有点小调皮丶小欠揍,像极了缩小版的逸承安,但在大是大非上,有季俞灌输的清晰准则;
他毫不畏惧季俞的严厉,因为他知道那背後是深沉的关爱和期望;他也无比享受和逸承安“同流合污”的快乐时光,因为那是释放天性的绝佳渠道。
他清楚地知道,什麽时候可以跟着老爸“疯”,什麽时候必须听季俞爸爸的话。他甚至学会了在逸承安即将“闯祸”时,偷偷给季俞发信息“预警”,成了安插在“敌方”阵营的小小间谍。
“红脸白脸”下的平衡艺术
尽管逸承安的教育方式看起来如此不靠谱,但不可否认,他的“疯玩”哲学,为逸尘的童年注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和自由,让他没有被沉重的课业和规矩束缚住天性,保留了难能可贵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
而季俞的“严苛”与“善後”,则如同缰绳和护栏,确保了逸尘这匹小马不会脱缰,始终奔跑在正确的轨道上,成长为一个有担当丶有底线丶善良而温暖的人。
常常是,逸承安在前面兴致勃勃地“挖坑”,季俞在後面无奈又纵容地“填土”;
逸承安负责带着儿子“上天入地”,季俞负责确保他们“安全着陆”;
逸承安是逸尘最想一起玩的“哥们儿”,季俞是逸尘最信赖和敬畏的“导师”。
这种看似矛盾丶实则互补的教育模式,阴差阳错地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它让逸尘在充满爱和欢笑的环境中长大,既拥有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奠定了健全人格的基础。逸尘和父母的关系都极为亲密,他爱那个能带他疯玩的老爸,也深深敬爱那个为他保驾护航的季俞爸爸。
这场由逸承安发起丶季俞主导的育儿“拉锯战”,最终成就了一个健康丶快乐丶内心充满阳光的逸尘。这或许就是爱的另一种形式:允许你放肆,也教会你规矩;陪你一起疯,也陪你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