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晨扒着窗,盯住外面飞倒退的景色。
余新城,真不是她记忆中的那个了。
以前的青石板路坑洼不平,雨天踩一脚泥。
如今全铺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地。
路边的老桐树还在,树干却粗得快抱不住了。
她盯着街角三层高的红砖楼。
她记得这儿十年前还是荒坡,现在居然盖了供销社的新房子。
还亮着电灯,挂着喇叭。
柜台里面摆着雪花膏,饼干盒上面印着卷姑娘。
穿着连衣裙,笑容明媚,模样时髦得让她愣了三秒。
“快看那三轮车!”
黎容恺一拍窗户,声音拔高了八度。
车斗里面堆着竹筐,筐边插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南货北调”四个大字。
一个大汉正咬着牙蹬车往码头冲。
黎花晨认出来了。
是洞湖的银鱼干。
银白细长,成捆地码在竹筐里,散着淡淡的咸香。
以前在贵西,想买一斤,得攒票证。
如今?
一整车摆在街边卖!
旁边还有人拎着麻袋在称重。
周宇凡提着行李,稳步走在前方。
他忽然抬起右手,朝路边一指。
“新开的周记米糕铺子,听说用的都是沅江产的糯米,米粒饱满,蒸出来软糯香甜,很受欢迎。”
黎花晨快步凑上前去,眯着眼睛仔细瞧着。
只见那帆布棚下,一摞摞竹蒸笼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
蒸笼上腾起一团团白茫茫的热气。
混着淡淡的桂花糖香气,缓缓弥漫开来。
棚子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他们一个个攥着角票、粮票。
而在角票和粮票旁边,多出了一种绿色小纸片。
工业券。
摊主蹲在黑板前,用粉笔工整地写下一行字。
“买米糕十个,送一张工业券!”
码头边那几栋老旧的吊脚楼最近翻新过了。
原本斑驳的木头柱子如今刷上了厚厚一层桐油。
二楼窗户也换了新的玻璃,窗台上挂着几幅碎花窗帘。
全都变了。
可奇怪的是,黎花晨望着这一切,心里反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