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微微一笑,目光坚定:“郝旗同志,言灵的力量,在于我们共同相信的力量。”
“只要我们所有人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那么这誓言,就会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她的声音如清泉般流淌,却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坚定。
王时香走上前,拍了拍芒种的肩膀,眼中闪烁着欣慰与赞赏:“芒种,你说得对。”
“我们不仅要靠武力抗争,更要靠信念的力量,改变整个社会的认知。”
“让所有人都明白,尊严不可侵犯,平等不容践踏!”
她的声音激昂而有力,仿佛为整个起义军注入了新的力量。
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而炽热,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众人心中涌动。
这半个月白天修建水渠、牛路等,改善灌溉条件,永新大屋村的水渠灌溉300多亩田地。
汗水浸透的衣衫,与泥土混在一起,却浇灌出了希望的土地。
以赵县为中心,周边百公里为半径——建立军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生产武器、衣物和货币(如红军票),形成闭环经济体系。
机器的轰鸣声,织布的穿梭声,铜钱落地的叮当声,编织成一首自力更生的战歌。
女兵杨兰芬在村口设“借粮站”,每借一斗米贴一张红纸条:“红军借粮,秋后加倍还。
若等不及者,可去赵城,那里人人平等,都能找到工作,吃的饱饭,可以识字!”
红纸在风中飘扬,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点燃了百姓心中的希望。
一位老农颤巍巍地递上一斗米,眼中闪着泪光:“闺女,你们要是能成事,俺家娃也能认字了……”
杨兰芬郑重地贴上红条,那抹红色,仿佛已浸染了整个宙国的未来。
——???????——
“没有组织的农民,是散沙;
组织起来的农民,是铁拳。”
王时香在动员大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仍在众人耳边回响。
农民起义的根子在田间地头,群众的饭碗端不稳,起义的火把就举不起来。
要得群众支持,就要把土地分到手,把粮食分到碗,把地主的枷锁砸碎!
芒种站在人群后方,望着王时香坚毅的身影,心中默念:这铁拳里,还熔铸着女性的觉醒之火。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芒种轻声复述着这句话,目光投向远处热火朝天的军工厂。
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中,有不少是裹着小脚的妇女,她们笨拙却认真地操作着机器,仿佛在挣脱千年的束缚。
她深知,这“铜墙铁壁”里,每一块砖石都浸染着血泪与决心。
但群众要拥护,起义军就得有铁纪律。王时香亲手写下【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