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的敏锐判断没有错,面对已经卡住位置的完整防线,再强行提速送威胁传球就很可能是在白送球权了。
稳步推进,利用技术优势来不断的拉扯对手防线,伺机寻找两翼或者是肋部区域的防守弱侧加以进攻才更加保险。
阿森纳突然的进攻降速让许多的中立球迷都看得有些不爽。
而对于现场的蒙彼利埃球迷们来说,他们甚至都感觉这场比赛已经提前结束了。
李睿这颗阿森纳前场进攻的大脑没有失去冷静的思考能力。
他一勒缰绳,阿森纳的进攻就随之变得沉稳从容,蒙彼利埃很难得到抓阿森纳进攻失误打反击的机会。
偏偏阿森纳又并没有放弃进攻的可能性,踢得一点也不保守,更不愿意轻易把比赛的主动权让给蒙彼利埃。
看着阿森纳稳稳控场的比赛局面,蒙彼利埃的支持者们简直就像吃了苍蝇般难受。
而上半场比赛最终也就在阿森纳压倒性的控球场面中落下了帷幕。
热鸟在返回球员通道时有些闷闷不乐。
因为在上半场第四十四分钟的时候,他本来很有机会打进新赛季的首粒欧冠进球帮助球队取得三球领先优势的。
但他最终将卡索拉精准送过来了的斜塞球给直接打飞了。
浪费这样的机会对热鸟来说自然是相当可惜的,但于阿森纳全队来说也无伤大雅。
他们算是完美的完成了上半场比赛的战术目标。
温格在中场休息时也并没有大动战术,只是要求弟子们在下半场比赛要继续控制住比赛节奏,最好是继续在进攻端压制住蒙彼利埃。
李睿对此自然是没什么异议的,不过他也和阿尔特塔一起提了个建议。
“蒙彼利埃下半场比赛很可能会开局抢攻,我觉得我们可以在防守端表现得更强硬一些,今天主裁判的哨子吹得并不严厉,哪怕更偏向他们一些,但也有利于我们放开防守动作……”
两人的提议最终也被教练组采纳了,所以在下半场比赛刚开打的时候,阿森纳这边的战术风格还是更偏向蹲坑防守一些的。
吉拉德没有别的选择,下半场比赛开局和七十分钟以后,都是他必须要下定决心让全队加大进攻力度的重要时间节点。
其余的中途时间继续压上大打进攻实在是太危险了。
蒙彼利埃想要在这场比赛完成逆风翻盘,就只能利用好这两个关键时间段来为己方争取进球机会。
可惜如今的阿森纳在攻势足球的基础上加入了李睿这样一个x战术因素,使得蒙彼利埃常规的战术操作很难奏效。
李睿在球队获得足够多领先优势时的“稳妥”思路算是给阿森纳套上了一层战术保险。
相比起机会主义者来说,他的战术想法要更加激进,但相比起攻势足球的支持者来说,他的想法又略微保守。
不过很可能也正是他这种追求平衡的战术想法,才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温格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战术不足。
“降温”成功的阿森纳凭借着充分的心理预估接下了蒙彼利埃在进攻端的三板斧。
而失去了吉鲁之后,蒙彼利埃现在也都没能解决他们进攻手段单一化的战术缺陷。
无奈之下,吉拉德也只能叫起替补席上今年夏天才从智利联赛转会而来的高中锋埃雷拉去场边提前热身。
这名阿根廷中锋毫无疑问就是蒙彼利埃在失去吉鲁后引入的战术替代球员。
但看过蒙彼利埃新赛季前五轮联赛以及法超杯的球迷们其实都明白。
埃雷拉很难为球队贡献出上赛季吉鲁贡献的重要战术作用。
不仅是支点作用不够,进球效率埃雷拉也是远远不如吉鲁的。
新赛季已经踢了六场正式比赛,但埃雷拉只打进了一球,没有助攻,禁区终结以及制造进球的效率都太低了。
这或许就是吉拉德宁愿用更适合边路的卡马拉踢中锋,也不愿意再给埃雷拉机会的原因所在。
赛前做了充分情报收集工作的阿森纳教练组自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此刻看到埃雷拉在场边热身,他们也是丝毫不慌。
温格甚至都没有提前让默特萨克去热身做好上场准备。
埃雷拉的确是一名现代型的高中锋,但他高得有限,也并不重型。
所以特意安排默特萨克待会儿上场去盯防他的话,那完全就是在用大炮打蚊子。
温格还是非常相信维尔马伦和科斯切尔尼的个人能力的。
而且相比之下的话,维尔马伦+科斯切尔尼的中卫组合也更加有利于阿森纳踢高位压迫的进攻战术。
所以温格表现得很是淡定,任凭隔壁对手调兵遣将,他在教练席上依然坐得稳稳当当。
场上的阿森纳球员们当然也不会让教授失望。
李睿和热尔维尼奥一回撤,再加上两名位置前提的中卫,阿森纳在中场能拿球出球的点就相当于增加到了七个!
这样的控球人数优势着实是蒙彼利埃所无法对位抗衡的。
而在一次又一次不断消磨蒙彼利埃球员们的进攻积极性时,阿森纳的三名战术核心也始终在不断观察对手的防线站位。
下半场第五十七分钟,李睿在右路强行起速,接连过掉蒙彼利埃的左边前卫卡贝拉以及左后腰塞希后,将足球果断回传向中路。
前插拿球的卡索拉及时将足球再度分边,交给了在左路跟进的热尔维尼奥。
蒙彼利埃的整条后防线进一步被压扁的同时还在快速向己方右路转移,一时间稍显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