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 > 第438章 法典初成万世基业(第1页)

第438章 法典初成万世基业(第1页)

龙城的盛夏,烈日如火。

干热的风卷起广场上的尘土,混杂着人群汗水的咸味与被烈日灼烤的泥土气息。蝉在道旁的柳树上聒噪不休,那声音焦灼而绵长,仿佛在为这非同寻常的一日奏响序曲。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流汇入王宫前那片巨大的夯土广场时,所有的喧嚣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制了下去。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穿着葛布短衣的龙城居民,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的风霜;来自四方部族的代表,服饰各异,眼神中充满好奇与审视;各级官吏身着深衣,神情肃穆;军中将士则甲胄在身,肃立如松,青铜兵刃在阳光下偶尔反射出刺目的光芒。他们低声交谈着,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广场中央那座新垒起的高台。那高台以黄土夯实,围以赤色帷幕,在空旷的广场上显得格外庄严。

高台中央,摆放着一张由整块巨木雕成的矮榻。当阳歌——汉国的定澜王——被巫和内侍小心翼翼地搀扶出来时,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如同潮水般的低语。他比人们记忆中更加消瘦,曾经魁梧的身躯如今在宽松的王服下几乎看不出轮廓,脸颊深深凹陷,肤色是一种近乎透明的蜡黄,仿佛生命力已从他体内大量流失。然而今日,他那稀疏的白被仔细梳理过,戴着一顶象征王权的、造型古朴的玉冠。最令人心惊的是他那双深陷的眼眸,此刻却燃烧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光彩,清澈、锐利,仿佛将生命中最后的所有精力与意志都凝聚于此,穿透虚弱的躯体,灼灼地照亮着眼前的一切。他轻轻推开了巫想要继续搀扶的手,凭借自己的力量,缓缓地、却又异常稳定地坐直了身体。那挺直的脊梁,依稀勾勒出昔日驰骋疆场、开拓基业的雄主风范。

他的左侧,站着勐。年轻的北境都督一身戎装,厚重的青铜甲胄擦得锃亮,在烈日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腰间佩着那柄伴随他征战、象征军权的青铜钺。他面容刚毅,嘴唇紧抿,眼神沉稳如深潭。经历了北境风沙的磨砺与不久前内部平叛的血火,他眉宇间最后的一丝青涩已褪尽,如同一柄已然开锋、却暂时收入鞘中的利剑,静默地矗立着,周身却蕴含着令人安心的磅礴力量。

他的右侧,站着玥。王女身着庄重的玄色深衣,衣料质地厚重,熨帖地垂落,唯有衣襟与袖口处以赤色丝线绣着简约而古老的云纹,象征着她执掌教化与安抚的职责。她乌黑的长一丝不苟地挽起,仅以一根素净无雕饰的玉簪固定,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她手中捧着那枚传承自古老时代、代表知识与秩序的青玉琮,神色平静而坚定。当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万千子民时,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温润力量,仿佛能平息一切焦躁与不安。

绘,作为这部即将颁布的法典编纂的主持者,立于阳歌稍前的位置。他今日也穿着正式的司书官服,手中捧着一卷以金色丝线精心捆扎的、格外厚重的竹简,神情庄重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岩灵、坚手、稷、坚骨等元老会核心成员,以及各部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老,皆身着礼服,肃立于高台两侧,如同磐石,默默见证着这注定要载入汉国史册的一刻。

时辰已到。

担任大祭司的巫,身着以朱砂绘制了繁复星图与鸟兽纹样的白色祭袍,缓步上前。他仰面向着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穹,张开双臂,开始吟诵起古老而庄严的祭文。那声音苍凉、悠远,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光,在与天地神明、列祖列宗对话,祈求他们垂顾,见证汉国这开辟新纪元的时刻。

高台四角,巨大的青铜祭器中升腾起袅袅的青烟,那是焚烧香草与松脂的气息,清冽而神秘,盘旋着直上云霄。肃穆到近乎凝滞的气氛,如同无形的帷幕,笼罩了整个广场。台下万头攒动,却静得能听到风吹动旗帜的猎猎声,能听到远处蝉鸣不甘的余响。

祭文吟诵完毕,余音仿佛还在空气中震颤。

绘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汲取大地的力量。他转向王榻上的阳歌,深深一躬,几乎及地。然后,他挺直身躯,面向广场上屏息凝神的万千子民,将手中的铜皮喇叭凑到唇边,用尽全身力气,让洪亮而清晰的声音传遍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自吾王定鼎龙城,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拓疆土,安抚万民,使我诸族得以栖息,文明得以延续!然,治国安邦之道,不可一日无法!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律法则国不立!”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击在人们的心上。

“今,奉王命,集各部之智,采古今之鉴,溯先人之规,酌当下之情,历时数载,呕心沥血,编纂已成——”他刻意停顿了一下,将手中那卷以金线捆扎的竹简高高举起,如同举起一座文明的丰碑,“——《汉律》!”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八名赤裸着上身、肌肉虬结的力士,喊着低沉的号子,步履沉稳地抬着一块巨大无比的玉版,一步步登上高台。那玉版长达丈余,以整块罕见的青色玉石打磨而成,表面光滑如镜,在盛夏的阳光下,流淌着温润而内敛的光泽。玉版之上,以遒劲古朴的刀工,深深铭刻着《汉律》的核心纲领与主要条款,一笔一画,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象征着永恒与不可磨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竹简,是为了抄录传播,将律法的种子洒向汉国的每一寸土地;玉版,是为了传承铭记,将律法的精神镌刻进民族的基因,期望万世不易。这一简一玉,共同构成了汉国法典坚实而崇高的实体象征。

“自即日起!”绘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却更加高亢,“《汉律》颁行汉国全境!凡日月所照,汉旗所指,无论王族贵胄,抑或平民归附,皆需遵此法度!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法,即为汉国之脊梁,万民之圭臬,秩序之基石!”

《汉律》的具体内容,其实早已不是秘密。在绘及其带领的司书署官吏们不懈的努力下,其核心思想与主要条款,早已通过一次次的乡间俚语宣讲、集市解读、乃至编成易于传唱的歌谣,在各地进行了长时间的传播和阐释。它不再仅仅是竹简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开始融入人们对生活的预期之中。

这部法典系统性地涵盖了国家的根本大法:

权力继承篇,明确了王位的传承制度与监国职责的划分,从制度上规避了因权力交接可能引的动荡与血腥,让人们看到了长治久安的希望。

公民权责篇,次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境内所有民众——无论是世代居住于此的汉部成员,还是后来归附的各族百姓——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必须承担的义务,尤其强调了对生命与合法财产的保护,让那些曾经战战兢兢的归附者,心中有了些许底气。

田律篇,将玥王女奔走推行、已初见成效的均田思想彻底制度化,详细规定了土地的分配、耕种、轮休以及赋税征收之法,旨在保障这农耕文明的民生根基,遏制豪强兼并,让无数像石鱼家那样的贫苦农户,看到了世代耕耘的土地能够传承下去的微光。

刑律篇,确立了清晰的罪行界定与量刑标准,强调审案必须重视证据与审理程序,废除了诸多残酷而随意的肉刑,代之以更具惩戒与改造意义的劳役、监禁、罚没等,体现了立法者“慎刑恤狱”的思想,让人们对“公正”有了更具体的想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