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 > 第198章 博弈定局 封一人可安天下(第2页)

第198章 博弈定局 封一人可安天下(第2页)

王允被提及王粲等几人被扣之事,脸色愈难看。

但他还是强作镇定,继续向刘宏争取:

“臣斗胆敢问陛下,反贼中陛下最恨何人,何人对朝廷威胁最大?”

“这……自张角死后,朕最恨者莫过于甘宁此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即如此,请陛下立即高官册封甘宁!”

“为何?王爱卿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可要治你通敌之罪!”

不止刘宏,朝中大臣皆以为王允疯了,敢为反贼说情,倒是曹操闭上眼睛若有所思起来。

“陛下,当初高祖最恨者莫过于雍齿,却能厚赏以安天下英雄,连屡次差点伤了高祖的季布都能厚待,天下皆服得以安定。

今甘宁此人素有一诺千金之美名,可为当朝之季布,陛下封其一人,必可安百贼之心。

且王粲等五人去担任太守,对朝廷利大于弊啊。

况且蔡邕此人仍心系朝廷,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可使五郡之地的民心更快融入大汉,使甘宁失去根基。

纵然不能任命甘宁为州牧,在如今这个关键时期,朝廷也不能激怒甘宁。

臣以为,可以任命蔡邕为锦州刺史,王粲等五人为五郡太守,再追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互相牵制。

如此,甘宁得到了虚名,朝廷得到了实际利益,蔡邕等人必会慢慢改变甘宁实行的土地政策。

倘若他反叛,正好可以离间蔡邕等人与甘宁的关系;倘若他接受,正好可得时间整治青州,日后再慢慢谋划对付他!”

王允退而求其次,他所谋划的每一条都为朝廷着想,刘宏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欣慰。

其余大臣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蔡邕来担任刺史,他们更容易接受,而甘宁的锦帆大将军并无实权,可大可小,能统兵数十万也可以是虚职。

只是战时设立,听起来好听罢了,等天下叛乱平定随时可以撤销。

众人还对此耿耿于怀,然而,刘宏的想法却不同。

只要甘宁不执着于州牧之位,就还有商量的余地,而且此取能突显皇帝的仁德。

若汉廷只需付出东莱郡和乐浪郡太守的职位,就能让十多万锦帆军名义上带着四郡归附。

这意味着在他刘宏一朝,大汉开疆扩土一州之地,将十三州变为十四州,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刘宏如今急需的遮羞布。

至于各邦的隐患,如今幽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的叛军,哪个背后没有异族的影子?

既然他们不服,那就让他们去找甘宁,来个狗咬狗。

“王爱卿真乃国之栋梁啊,爱卿有萧相之才,即日起拜为司徒,位列三公!

既然甘宁如此难缠,那就让他去对付那些异族好了。

传旨,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全权负责大汉周边各国的叛乱事务;

封蔡邕为锦州刺史,监察锦州五郡;任命徐庶为东莱郡太守,黄忠为郡都尉……”

刘宏大喜,对王允的深谋远虑大加赞扬,同意下诏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蔡邕为锦州刺史,并将乐浪郡并入锦州。

同时,全部应允了东莱郡徐庶等人的任职,补齐了顾雍、王粲等人的任职文书,基本同意了甘宁提出的次要条件。

众大臣见皇帝心意已决,也不再反对。

毕竟皇帝摆明了是要这份开疆扩土的功劳,不过他们相信,这样的结果甘宁应该不会拒绝。

王允因献策有功,深得刘宏信赖,被封为司徒,位列三公,全权负责协调与锦帆军的各项事务,一下子成为汉廷炙手可热的人物。

众大臣在恭贺皇帝开疆扩土的不世功勋之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锦州这块新蛋糕,纷纷找机会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企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随后,刘宏再次派王允前往东莱郡传旨,并通告天下。

并向各邦遣使通知,汉廷希望借此功劳重振威望。

甘宁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行接受。

反正只是表面上归附,六郡之地的赋税依旧不会上交朝廷,都在他这个锦帆大将军的掌控之中。

双方很快达成停战协议,开始有计划地停止屯兵对抗。

虽然边界仍有精兵驻防,但只要不是重兵对峙,甘宁就感到满足了。

一时间,锦帆军挟土归附的消息传遍天下,举世震动。

各方反应不一,有人说这是锦帆军的缓兵之计,有人说这是汉廷的伟大胜利,汉廷的声威也因此大振。

为表诚意,北海国的卢植大军后撤了部分军队,黄忠也相应减少了前线的一些驻军,将管亥和廖化的军队调回黄县待命。汉廷与锦帆军的关系逐渐缓和。

这让甘宁松了一口气,毕竟,集结大量兵力在前线对峙,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粮草物资供应。

东莱郡和青州各郡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时节,谁都不希望爆大规模战争。

何况锦帆军马上就要攻略倭国,需要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必须全力以赴,乐浪郡的徐晃军、东莱郡的黄忠军以及各地驻军都需要抽调军力予以支援。

喜欢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请大家收藏:dududu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