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大唐建国。
画面定格在凌烟阁。
长孙无忌的名字,被高高地挂在了二十四功臣之!
位极人臣,荣耀无双!
然而,他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
画面再次流转。
长孙无忌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官服,官拜宰相。
他没有沉浸在位高权重的喜悦中,反而更加勤勉。
镜头里,他不再是那个指点江山的谋士,而是一个奔波于田间地头的实干家。
他亲自走访民间,与老农攀谈,询问收成。
他深入市井,了解物价,体察民情。
他将百姓的疾苦,一条条记录下来,带回朝堂,与李世民和众臣商议对策。
这一幕幕,让无数帝王和臣子都为之动容。
位高权重,却不专权。
手握大功,却不自傲。
这样的臣子,简直是所有君主梦寐以求的。
数年之后,画面来到了一间庄严肃穆的官署。
长孙无忌须已经微白,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更加明亮。
他正带领着一群官员,夜以继日地整理、修订着堆积如山的卷宗。
【贞观十一年,长孙无忌奉诏,与房玄龄等人主持修订《唐律疏议》。】
【此法典,删繁就简,宽仁审慎,成为唐代法典的最终定本】
【并被后世多个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长孙无忌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为大唐经济的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忠臣,何为良相,最终助力李世民,开创了万国来朝的‘贞观之治’!】
画面到此,缓缓消散。
但那盛世的景象,和长孙无忌忙碌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
大明,皇宫。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画面,久久不语。
他出身草莽,最是明白打江山和治江山的区别。
打江山靠的是勇武和谋略。
而治江山,靠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勤勉和智慧。
长孙无忌,两者兼备。
“是个能人啊。”
朱元璋出一声由衷的感慨。
“既能上马安天下,又能下马治国家。”
旁边的文武百官也是一脸佩服。
“是啊,陛下,这长孙无忌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