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清晨五点,永定河前线笼罩在薄雾中。
何志远站在新构筑的炮兵观察所里,高倍望远镜仔细扫视着对岸日军阵地。连续两日的激战过后,战场出现了反常的平静。这种平静让他心生警惕。
"军座,各前沿观察哨报告,日军正在大规模调整部署。"周卫国指着地图上新标注的几处位置,"侦察连现日军第五师团主力正在向永定河上游移动,同时有大量工程车辆在黑龙潭一带活动。"
何志远眉头紧锁:"板垣这是要改变主攻方向。命令侦察连加大侦察力度,务必摸清日军真实意图。"
这时,通讯兵送来一份急电:"军座,军政部急件!苏联军事代表团将于今日抵达保定,要求视察前线。"
何志远沉吟片刻:"回复军政部,欢迎苏联代表团视察,但必须确保安全。另外,通知各部队做好接待准备,展现我军真实战力。"
上午八点,军部召开作战会议。
指挥部里将星云集,气氛凝重。何志远开门见山:"诸位,日军调整部署,很可能在酝酿新的攻势。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师师长张汉卿先言:"军座,我师防线正面日军活动异常,疑似在构筑新的炮兵阵地。"
"不仅如此。"师师长补充道,"侦察现日军工兵正在上游秘密架设浮桥,似乎要开辟新的渡河点。"
炮兵旅长赵承绶忧心忡忡:"我军炮弹库存严重不足,若日军同时从多个方向进攻,恐难应对。"
辎重旅长洪学智更是焦急:"后勤线路屡遭破坏,药品和粮食供应已出现困难。"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副官进来报告:"苏联军事代表团已抵达,带队的是一位叫朱可夫的将军。"
何志远立即中断会议,亲自迎接。朱可夫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将军,眼神锐利,举止干练。
"何将军,久仰大名。"朱可夫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斯大林同志十分关注中国战场的局势。"
何志远将朱可夫引到沙盘前,详细介绍了当前战况。朱可夫仔细聆听,不时提出问题。
"何将军,我认为日军很可能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朱可夫指着沙盘分析,"他们在上游的活动可能是佯攻,真实主攻方向可能还是在中游地区。"
这番话与何志远的判断不谋而合。两人就防御战术进行了深入交流,朱可夫分享了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的经验。
中午十二点,何志远陪同朱可夫视察前沿阵地。
阵地上的官兵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朱可夫仔细观察了工事构筑和武器配置,不时点头赞许。
"何将军,你的部队训练有素,工事构筑也很科学。"朱可夫评价道,"不过,我建议加强反坦克防御,日军很可能投入更多坦克。"
在视察野战医院时,朱可夫被伤员的惨状震撼:"药品短缺的问题,苏联可以提供帮助。我会向莫斯科报告,尽快运送一批医疗物资。"
下午两点,何志远与朱可夫进行秘密会谈。
在指挥部旁的休息室里,朱可夫坦诚相告:"何将军,苏联愿意提供更多援助,包括飞机、坦克和重炮。但我们需要中国政府在蒙古问题上做出让步。"
何志远心中一震,表面不动声色:"感谢苏联的善意。但领土问题事关国家主权,非我军方所能决定。"
朱可夫微微一笑:"理解。不过,一些非正式的军事合作还是可以进行的。比如,我们可以派遣军事顾问,提供战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