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228章 卫星材料的国际关注(第1页)

第228章 卫星材料的国际关注(第1页)

陈默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行代码。屏幕上的波形图平稳地向前推进,绿色线条流畅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他往后靠了靠,椅子出轻微的吱呀声。窗外天光已经大亮,雨后的空气带着湿润的清新从门缝里悄悄钻进来。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军绿色外套的男人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文件夹,步履匆匆。

"小陈,在忙?"

陈默转过头,认出是军工所的李工。他点点头,起身把人往里让,"刚做完一组数据校准,您怎么过来了?"

李工没坐下,直接把文件夹在工作台上摊开,"出事了,不过也不算坏事——国外记者要来采访你。"

陈默挑了挑眉,"哪家媒体?"

"bbc、路透社,还有日本读卖新闻。"李工的语气带着几分兴奋,"他们说咱们这个天穹材料是打破物理常识的东方奇迹,点名要见项目负责人。"

陈默没立即接话,伸手接过采访提纲。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一条问题写着:请介绍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表现。

他继续往下看。第二条:能否透露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种类与配比?第三条:材料密度是否达到传统合金的两倍以上?第四条:未来是否会考虑技术出口?

陈默把纸放回桌上,抬头问:"他们什么时候到?"

"说是后天上午九点。"李工搓了搓手,"上面的意思是,可以谈,但不能透露核心参数。你要把握好分寸。"

陈默点头,"我明白。"

李工走后,实验室又恢复了安静。他重新坐回电脑前,却没有继续刚才的数据分析,而是打开了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过去几个月的所有测试记录,包括那些尚未对外公布的极限实验结果。

他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忽然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段画面——某种晶体在高温下的膨胀曲线,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这是他前几天夜里突然"想起来"的东西,就像有人在他脑子里塞了一张看不见的图纸。

睁开眼,他调出空白文档,开始编写一份新的参数表。

耐热临界值写成一千一百二十度,实际是接近一千二百;催化剂比例故意颠倒,把次要成分标为主料;还加了一句备注:"需配合低温预处理工艺",而实际上这道工序根本不存在。

他一边写一边轻轻摇头。这些问题问得太精准了,尤其是那个关于催化剂的问题,用的是行业内极少公开的术语缩写。这种说法,只有参与过早期研的人才会这么提。

王振国的手法,还是老样子。

陈默把这份假参数打印出来,放进一个牛皮纸信封。然后从抽屉里取出另一个带锁的小本子,记下几行字:

·外媒提问来源可疑

·术语匹配度高

·可能通过内线获取信息渠道

合上本子,他走到角落的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把原件锁了进去。复印件留在手边,准备明天带到接待室。

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提醒:材料舱温度波动±oc。

他走过去查看实时监控。六号反应舱的读数确实有轻微起伏,但仍在安全范围内。他顺手调整了冷却系统的输出功率,等曲线重新平稳下来,才松开手。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轻轻的敲门声。

"请进。"

门开了,沈如月探进半个身子,手里拎着个塑料袋。"陈老师,我带了早餐。"

她走进来,把袋子放在桌上,取出两个包子和一盒豆浆。"我看灯还亮着,就知道你肯定在。"

"谢谢。"陈默接过包子,咬了一口。

"李工刚才来找你了吧?"她问,"是不是因为外国记者的事?"

陈默点头,"你也听说了?"

"我哥在后勤处值班,听到消息就打电话告诉我了。"她靠在桌边,"他们会不会问出什么不该说的?"

"不会。"陈默说,"他们会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不是真的。"

沈如月眼睛一亮,"你要放烟雾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