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易安眼睛弯了弯:“好。”
秦淮书也在秦胜旁边坐下。
楚易安思索了一下,昨天晚上写到张仪在楚国遭受重创。
苏秦和张仪这对难兄难弟个个雄心壮志的想要一展图谋,结果俩纷纷狼狈的逃回了老家。
苏秦开始苦心学习,寻找失败的原因。
张仪回去开始为母亲守孝。
在苏秦苦心学习的时候,外边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先是齐国和魏国两大国结成了同盟,纷纷承认了对方的王国地位。
虽然齐国和魏国的国君都早就已经称王,但这种称王一直以来都只在本国流传,其他国家并不承认。
这次齐魏相王就是承认了对方的王国地位。
会盟大典上,两国表示修好同盟,永息刀兵。
六国同盟,合纵抗秦
只是这俩相王的消息传扬开去后竟诡异的掀起了一阵相王的风潮,好多国君纷纷效仿,全都开始称王。
不管有实力没实力,国家强不强大,先称王再说。
那些该称王的国君还没有称王,那些小国按捺不住先冒出来称王了。
魏国新丞相觉得既然这样的风潮都已经掀起来了,那么燕赵秦国怕是也会称王。
与其让他们自行称王,还不如我来主动相王承认你们的王国地位,这样一来不就是以魏国为首了吗?
魏国还能不振兴?
魏惠王同意了,还兴高采烈的和他谋划起来。
只是魏惠王不喜欢秦国,把秦国踢了出去,加了个人人都不屑与之为伍的中山国进来。
本以为燕赵韩会很高兴,谁知道此举却把这几个都给惹怒了,不只惹怒了他们,还惹怒了齐国这个老牌王国。
齐国立即发出国书给燕赵,表示要跟他们一起灭了中山国。
赵国没听他的话,而是派兵攻打魏国黄城。
而燕国又在背后偷袭赵国。
赵国手忙脚乱的又回来打燕国。
中山国则趁乱偷袭燕国,燕国两面受敌,苦不堪言。
这还不算,韩赵魏三国统称三晋,赵魏两个好兄弟却打了起来,韩国能看得下去?
那不能,于是立即派人夺了魏国的两座小城,回来的路上又顺手打了一下宋国,也夺了两座城池,满载而归,举国欢庆。
宋国也没有闲着,趁乱灭了一个小国,扭头又去打齐国,夺了齐国的一座城池后又把另一个小国给灭了。
宋国国君膨胀了,要南下灭楚,成就殷商帝业。
楚国不能忍受,派兵攻打宋国,结果居然败给了这个小国??
肯定是魏国在背后搞鬼,一定是他!楚国决定与魏国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