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瞪大了眼睛。
龙一也觉得奇怪,我这部短篇一没获奖,二没出名。
怎么那么抢手呢?
不久前,张远便联系了《宝莲灯》的制作人李公达。
老李头除了制片人外,还是华夏作协的理事。
通过他,张远联系上了同为作协成员的龙一。
这时候的龙一没啥名气,在业内也很一般。
所以当他听到张远愿意花3o万买下这部才一万四千多字的短篇改编权时,他甚至都怀疑对方是在戏耍自己。
因为这今年七月份才在《人民文学》上刊登,时间过去不久,没啥人气积淀。
给的也太多了。
幸好有李公达做保牵线,这笔交易完成的非常顺利。
而这位上门买版权的东阳青雨的女老板可是有来头的。
大名鼎鼎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正是出自她的公司!
这位的市场感知很敏锐。
察觉到最近谍战剧有起势的苗头,便打算也做一部。
这才看上了刚刚刊登布没几个月的《潜伏》。
可她没想到,自己竟然慢了一步。
“那,这……”
“哦,对了!”说到这里,作家龙一一拍脑门。
“买走版权那位说了,如果之后还有人上门,对这本书的版权感兴趣的话,让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给对方。”
“我找找他的号码啊……”这位带上眼镜,翻查手机。
龙一当时听张远这么说的时候,还觉得是个笑话。
哪会这么抢手。
没想到被人给猜中了!
“有了,您要是有兴趣的,记一下……”龙一给出号码,随后小心翼翼的问了句。
“我有个问题,你本来打算出多少钱买我的版权?”
张静想了想:“2o万。”
“那没事了!”龙一心头畅快的笑了起来。
我还多赚了1o万,不亏。
“张远……”张静则瞧着这个名字。
太眼熟了。
不过她只当是某个版权贩子和演员同名了。
毕竟有很多人专干买版权这事,屯一堆,等影视公司来买时加价出手。
《亮剑》的版权就是这么从十几万被一路加到上百万的。
所以,才有了现在张静打给他这事。
“你好,我是张远。”
张老板听着声音觉得耳熟,但没多想。
“您买走了《潜伏》的影视版权。”
“正是在下。”
“我们公司很感兴趣,您开个价吧。”
“您不过买下没几天,持有成本也不高,我们会给您一笔合适的劳务的。”张老板很自信的说到。
不就是多付几十万嘛,小意思。
“我开价?”
“对。”
“随便开?”
“是的。”
“那……”张远听到对方那高傲的口气,心说把你能的。
“那就1ooo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