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老板为的四大名旦也是在光绪到宣统年间扬名全国的。
在那个年头,像袁先生这种身份的顶级评书艺人,一天能挣拉洋车或者捏糖人小贩之流一年的钱!
而梅老板这种更甚,当年他的出场费是十根大黄鱼。
也就是3ooo多克黄金!
这还只是一场戏的出场费。
那年头一套小四合院大概只要十几根金条。
梅老板一天一套房。
就算到了建国后,梅老板的收入依旧是天花板级的。
那时候教员的工资一个月6oo,是全国行政体系中最高的,毕竟他的位置也最高。
梅老板多少呢?
月薪21oo块。
那可是5o年代的工资!
那年头普通百姓月薪只有2,3o块左右。
到了5o年后,大部分人都还拿不到梅老板当年的月薪呢。
马连良,周信芳等老先生月薪也有17oo到18oo。
后世的2o8和他们一比都是弟弟。
同时也可见初代领导人对艺术家的尊重。
但现在呢?
7o年代的最后一波热潮褪去后,评书界是什么情况?
混个低保得了,还要啥自行车呀。
可这帮评书艺人面对的,是张远这个当代“2o8”。
卧槽!
你每天赚那么多钱,还来嚯嚯我们行,要脸不要了?
瞧见他收徒不得眼珠子通红?
好!
现在逮着理了。
你没传承就敢收徒,那我们不得可劲骂,往死里损!
当然,这些都在张远的预期之内。
他也不怕,因为曲艺没落,所以曲艺行的声量很小。
就算天天骂也不影响他在影视圈的工作。
“遭了骂,受了欺负。”
“年轻人心里不得劲也正常。”
“他还算走正道的,打算找个师傅填上悠悠众口。”
“没霸道动手已经算老实的。”
“呵!”袁阔成心说,这小子要算老实人,那天上下的雪都得是煤黑色的。
“结果这消息一出现,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
“嘿,那帮之前骂他的人,现在上赶着要给他当师傅呢!”
“哼哼,都冲着他的拜师礼去的。”
是,之前眼红,骂街。
因为张远有名,有钱。
现在态度翻转。
还是因为他有名,有钱!
之前他给谦哥儿子送的那个大金锁,也让不少人在背地里骂他出风头,瞎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