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了!”那中年男人笑,停好自行车,从兜里掏出钥匙,叫他们让开一些,“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我出去办事情,耽误了,就回来晚了,你们等很久了吧?”
周长城和万云手牵着手,对这个陌生的男人齐齐摇头。
“桂老师跟我说过,你们今天下午到,叫我给你们开个门。怪我怪我!忘了时间!”那中年男人打开锁,又把自行车推进去,见周长城和万云迟迟不跟进来,看着他们蛇皮袋里装着的棉被和锅碗瓢盆,什么都丢不下,衣着是典型的进城务工老乡,也不知道桂春生是从哪儿挖掘出来的这一对活宝,又笑,“别害怕,我不是坏人,我跟桂春生是大学同学,以前也是同事,都是在学校里教书的。我姓凌,叫凌一韦,你们喊我凌老师也行。”
“凌老师,桂老师他人呢?”周长城一动不动,看着那个自称凌老师的中年男子不知摸到哪里,“哒”一声,把门口的小灯泡开了,一片黯淡的黄色灯光罩下来,总算破除了这门口的黑暗。
“桂老师这几日不方便招呼你们,他住院了。”凌老师的声音听起来情绪不高,只是把门打得更开一些,让周长城和万云把东西搬进来,“快进来啊,站门口喂蚊子呢?”
周长城和万云一听这话,头发都竖起来了:“桂老师怎么住院了?他怎么了?”
“没事没事,你们也别激动,人到中年,身体难免有些毛病,他住院也只是休养休养,不是什么大事。”凌老师一副不甚在意的样子,摆手,“快进来吧,桂老师的钥匙在我这儿,他让我给你们的。”
话说到这儿,周长城和万云这才信了这凌老师,搬着四袋行李进屋子里去,凌老师顺手把这双开铁门关上,那把大铁锁也落了锁,熄掉门口的灯,告诉这两个年轻人,他住左边的上下楼,桂老师住右边的上下楼,两头是共用的厨房和卫生间,中间的上下楼梯就是两人住处的分界线。
凌老师从自己房间摸出一把钥匙,带周长城和万云到一楼的那个木门去开锁:“桂老师这阵子忙,事情多,身体熬不住,就去住院了,所以今天招呼不了你们。你们今晚先住这儿,有什么事白天再说。”
那扇木门推开的时候,有点困难,只开了一半,仿佛背后有什么东西顶住了,凌老师不由笑起来,也没有继续往后推,只是说:“我和桂老师临时搬来这儿,东西都没收拾好,里面肯定乱糟糟的,不过他特意交代我买了两张行军床,够你们用的。”
“桂老师怎么搬到这儿来了?”周长城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万云也是茫茫然的。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还是你们自己亲自去问他比较合适。”凌老师开了锁,把钥匙给到周长城,又给他们两个指了洗澡房和厨房在哪儿,就准备走了。
“凌老师。”周长城叫住他,“请问桂老师在什么医院?我们想去看看他。”
凌老师温和地摆手:“他那医院在越秀,你们坐公交车过去,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今晚过去的话,再回来就没有车了。他也想到了这一层,叫我转告你们,若是你们到的时间比较晚,就第二天再说。”
桂春生是把一切都考虑好了。
周长城和万云又问了凌老师几个关于桂春生的问题,凌一韦没有一丝不耐烦,都细致地解答了,多次让他们不用过分紧张,桂老师真的没有大碍,两人这才歇了想去看桂春生的心思,看凌老师那副轻松的模样,想来桂老师的病确实不严重。
等凌老师上二楼之后,周长城和万云才摸索到桂春生这个“书房”灯的开关,是条塑料灯绳,拉一下,就开了,白色刺眼的白炽灯,特别亮,像是刚换上去的,这个小屋子四四方方的,外头看不出来,没成想里头面积颇大,墙壁不新,用了有些年头了,泛黄掉皮,房间四周都摆满了桂老师的书,有不少万云还认得出书皮,自然也有一些小摆件,跟大甩卖似的,堆在一个箩筐里,总之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至于抵住门的,是个大挂钟,有些放不稳,正倾倒下来,周长城忙把这个看着古老值钱的挂钟给放正,这门才算勉强正常打开。
那些当初周长城和万云看得艳羡不已的家电,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微波炉、空调机等,全都一层层叠上去,堆在角落,甚至是已经落了一层灰。曾经在书房里摆着的金贵黑木书桌,如今也摆满了杂七杂八的小东西,那盆水仙花枯萎下去,碧绿变黑杆,整个书桌都高雅不再,两张定在书房墙上的地图被拆下来,卷成两卷,随意用红绳子绑住,跟新买的折叠行军床放在一起,就靠在那张书桌肚子下面。
这房间虽大,能装下这么多东西,可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逃难,狼狈又无措。
周长城和万云两人看得心里发凉,不过是两个月的时间,桂老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间就搬家了,看着还搬得这样匆忙,丢弃了不少东西,像临时临急做的决定。
当夜,洗漱过后,周长城和万云两人各自占了一张行军床,他们找不到被套,又不想拆行李,只好拿着自己的棉衣当被子盖,幸好四月的广州不算冷,盖个肚子,再穿条厚裤子,就能敷衍过去。
“城哥,我们来到这儿,不会拖累桂老师吧?”万云有点忐忑,不知道桂老师的情况,因为一路坐车,睡没睡好,吃没吃好,身心疲惫,不由得有些胡思乱想。
“不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医院看他,问问具体什么情况。”周长城伸出手去,握住万云的手,“别怕,桂老师敢让我们住进来,肯定有桂老师的打算。”
“咱们千里奔波的事情都做了,就不怕这点变动了。”周长城确实是长进了,知道变化是常有的,说的话都比之前更有力量,更能抚慰人心了。
“只能这么想了。”万云累得声音都有些低沉,末了还是被周长城的话安抚到了。
到了广州的第一个夜晚,两人分睡在行军床上,听着外面的蛙鸣,偶尔一阵狗吠,间或路过的车喇叭声,不那么安心地睡了过去。
第86章
到广州的第一个晚上,周长城和万云睡得不算好,也起得不算晚,内心的忧患和肌体的劳累结合在一起,让人多思多梦,半夜惊醒数次,当凌老师推着自行车出门去的时候,外头“哗啦啦”的开锁声把两人从浅睡中吵醒。
现在这屋子里只剩下他们小两口,周长城和万云脑袋还不清醒,略微疲倦起来洗漱,厨房没收拾好,不好开饭,说好等会儿出去买早点。
现在的一切都不如在桂春生的教师家属楼方便,两人端着自带的搪瓷杯,蹲在小楼门口刷牙,万云见到桂老师从前宝贝的那十几盆花儿都堆在围墙根儿底下,除了那一丛三角梅生命力仍旧旺盛,簌簌开花,其他的如红掌、鸡冠花、绣球、茉莉、秋海棠、富贵竹、万寿菊和小常青树,无人照看,几乎都蔫儿了,她又装了一小盆水,把这些花儿都透彻地浇了一遍。
从前在家属楼,这些花儿经过桂老师的呵护,样样都生机勃勃,如今虽没有到碾落成泥的地步,但也有枯萎的迹象,看得令人心疼。
广州的四月,太阳光充足,热气像是长了刺,刺在人背上,等做完这些杂事,周长城和万云已经出了一身汗,只好又回去换上薄衣衫,抱怨两句天气,锁上门,两人拿着凌老师写的地址,才出门去,今天得去医院看桂春生,即使周长城着急找工作的事,但人情先行,也得先去看看病人状况。
医院在越秀,是当地名校的附属医院,医院的主楼维持着世纪初的美式建筑风格,均衡对称,古典优美,大概是因为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快,人口增多,来医院看病的人也在增长,旁边起了两栋四方四正,没有棱角,无甚特色,实用性强的高楼。
一路过来的时候,周长城和万云还看到一小片桑田和一个鱼塘,桑田的旁边却是一个在冒着白烟的工业大烟囱,这种旧式农业与工业相交并存的场面将会持续好几年,而随着改革的向前,这样“工业式的田园”风光将不复存在,旧城往新城变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
果然如同凌老师说的,公交车下来后,因为附近工地施工,他们得绕一个大圈子才到医院正门口,夜里过来的话,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见,危险度高。等问了住院部在哪儿,小两口便直奔桂老师的住处。
桂春生此次住院,一方面是因为要做常规体检,尤其是心肺肾方面;另一方面是他的颈椎和腰椎的慢性病犯了,要住院休养。半个月前搬家时,他上下攀爬,折腾几日,劳累过度,搬到珠贝村当晚睡觉时,听到骨头“咔擦”一声,第二天痛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最后还是凌一韦叫了附近的邻居帮忙,把他送上的士的,也是受了不少罪。
这时已经住院第十天,泰半时间已过,跟刚开始腰背痛得起不来床相比,他已经可以自由活动了,中年人的体检在他入院的头几天完成,结果也都大部分出来了,除了有轻微高血压,其他一切正常。而造成他疼痛的是颈椎和腰椎的毛病,但这个是需要长期保养的功夫,只能由西医转去了中医,中医生给其开了半个月的针灸和推拿疗程,每日都要到治疗室扎针,桂春生就干脆住下来了。
桂春生自有人脉,住的是干部病房,双人间,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住,因此病房是够宽绰的,他请了个暂时的护工,做一些生活琐事,省却了自己的力气。
这一回见到桂老师,不论是周长城还是万云,都有种哀伤感,桂老师老了。
过年时,他们见到的桂春生是个文弱的五十岁中年人,但他穿西装着皮鞋,头发乌黑朝后梳去,露出象征智慧的高额头,总是精神奕奕,思维敏捷,此时见他,已然没有了当时的精神,就是一个头发几乎全白,生病的、普通的、苍白的五十岁男人。
但不论他们两个是怎么观察怎么想的,桂春生对着这两个年轻人依然是斯文的,问清楚了在平水县发生的事情,一时间倒也没什么评价,只说不用急,来日方长。
不过,周长城和万云刚坐下说话没多久,桂春生就掏钱和票出来,让他们去帮忙买个东西。
万云实在没想到,见到桂老师的当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这个——给桂春生染发!
原来桂老师的年轻感,是一种打造出来的氛围感,通过明显的发肤衣着,让人的视线看到一种别样的光亮,进而影响了头脑的判断。这也算是一种有别于平水县的见识。
只要是新鲜的事情,万云还是很愿意去尝试的,桂春生甚至建议她可以染个金黄色或火红色的头发,不过被刚从保守的小县城出来的万云拒绝了。
洗手间里,周长城和万云手忙脚乱地给桂春生染了发,头发变黑后的桂春生,一笑起来,仿佛又抢回了几分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像刚见着时那样老态了。
一早上就这么过去了,桂春生今天心情好,不让护工去食堂打饭,而是穿着病号服,请周长城和万云到医院附近去吃顺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