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决定好。”万云和周长城还没有讨论这件事。
两人再说了几句话,说好一定要联系,就各走各路去了。
万云以为自己已经是挺落魄的小摊主了,可没想到和袁东海比起来,自己竟还是让人羡慕的那一个,至少她有周长城互为支撑,有桂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自己身体好,能干活能存钱,还幸运地等到了一个固定摊位。
人要比较,也要知足。
等周长城回家后,万云跟他说起半路遇上同学的事情,又说起是否要回平水县过年,如果要的话,现在就得想办法排队买火车票了。
其实对他们两个来说,回县里过年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县里根本没有他们容身的地方,不论是姐姐姐夫家,还是师父师娘家,都没地方招呼他们小两口。
县里倒是有宾馆,可大过年的住宾馆,是不是也太凄凉了点儿?
“桂老师前两日还问我要不要回去呢。”周长城脱下万云给他买的毛衣,因为干燥,“啪啪”闪了几下静电,“我听他的意思是让我们留在广州过年。”
桂春生一向来都希望他们小两口留在广州,哪儿都不去的,自然不希望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孤家寡人过。
万云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要不,就在广州过年吧?朱哥和丹燕嫂一家已经在广州过了好几个年了,我看他们也挺习惯的。”
再回平水县,万云觉得自己心里有点障碍,其实周长城也有点疙瘩,他们似乎还没有想好怎么面对一个并没有归属感的老家,他说:“那就留在这儿吧,也不用操心火车票的事了。我听葛宝生和李腾飞他们说,现在火车站已经有人在连夜排队买票了。”
他们回平水县要在武汉转车,武汉是大站,途径的人只多不少,根本挤不过来。
“人不回去,礼得到。明天我去买点年礼寄回去给我姐和师娘他们。”万云年纪不大,但在这些事情上,向来都是周到,让人挑不出错来的。
“应该的。”周长城上床,搂过小云,亲一口,香香的,有茉莉花的味道,“明天要问一下桂老师,他们这儿过年有什么习俗,我们也是差不多要准备买年货了。”
“好,明早我问他。”万云玩着周长城的大手掌,放在自己的脸颊旁,顿时有种顺心自得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他在,日子并不坏呢。
第107章
万云的盒饭生意受了过年物价的影响,也受了工人返乡过春节人数减少的影响,盒饭比平日里要卖得慢些,她反倒是没这么紧张了,大家都准备放假过年,她也可以适当放假的嘛。
不过,跟万云渐渐闲下来相比,周长城就开始忙碌了,他的驾驶证已经拿到手,可以开着车子上路,看到周长城的证件,桂春生比他还振奋,恨不得把人叫过来当随身司机。
现在年底,各单位都很多聚餐,桂春生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副刊主任,这个诗词协会,那个写作组织,自然也少不了应酬,除了工作上的,他平日里朋友交际又多,尽管不是喝大酒,但坐在饭桌上,就难免要沾杯,一沾杯就不想开车。
最近桂春生早上不开车出门了,车子留在珠贝村的停车坪里,晚上要是喝酒应酬,就打电话回来,让周长城出去接人,所以才刚拿到驾照,周长城上路的驾驶水平就直线上升,因为这阵子,一周里总有那么三四个晚上要出门,频率还是很高的,他得时刻准备着。
晚上的时候,万云是很少出去的,既然周长城要跨区去接人,她就跟着一起去,看着他熟练地转着方向盘,一脸认真地看着前方的路,有种别样的吸引力。
两人在这车厢里如同一对私奔的恋人,尤其是夜里,夜色迷茫,车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喇叭处传来深情的歌声:“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
他们会跟着一起唱,把一首思乡的歌唱得欢乐又没心没肺,也偶尔会跟着哼:“。。。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周长城会开车这件事,把万云看得眼热不已:“城哥,你说我可以学车吗?”
“你也想学?”周长城小心路过一条没有路灯的路,惊讶地转头看了一下万云,这年头学开车的女人比两头怪物还稀少,他自然是没什么的,小云本来就是个对新事物有好奇心的人,“你想学,等我下班了就可以教你。”
“得问过桂老师吧?”这车子是桂春生的,自然得问过他,车子金贵,桂老师又有些大男人主义,万云有些担心桂春生不乐意。
“他要是不同意,我就悄悄把车开出来带你去学。”周长城笑,拉拉她的手,什么都愿意依着妻子,“我知道去哪儿买油票,油费我们自己出。”
万云嘻嘻笑:“那多不好。”
“不着急,先问过桂老师。咱们在广州来日方长,想学东西,一定会找到办法的。”周长城的话不大声,但是很坚定。
现在的他对于“进步”这两个字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周长城不单只要求自己上进,看到周围的朋友努力学习新事物,他的心就有种蓬勃的希望感,这个时代是昂扬的,年轻的生命充满了希望,未来是一片看得见摸得着的辉煌。而自己身边的人能有这样向上的心气,他没有觉得被追赶上,也没有觉得学车只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不能做,反而认为和万云一起在人生探索这条路上,是一对契合的伴侣。
之所有会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这两日,周长城厂里发生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昌江精密作为一个港资厂,八九十年代到大陆投资,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上,有着强大的扶持和优惠待遇。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甚至对该类厂子一路大开绿灯。百废待兴的年代,要盘活民间市场经济,既要内部管理发力,也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这已然成了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共识。
在精密制造业空白的地方,像是昌江这种本身有先进技能和相关人才,而又把市场专注在欧美地区的企业,既能给当地工业发展带来先进技术经验,也能给当地创造一定的岗位,还能带动周围的产业集群发展,所以不论是哪一级的政府都是极度欢迎的。
然,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互惠互利政策,而在企业经营的细节中,所要借助的就是人的力量,除此之外,也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大面上的条件达到了,剩下的细枝末节和具体生产经营,就得依靠其本身。
昌江所在的外资工业园,旁边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园子,广州作为改革先锋城市,民营经济有着巨大的活力,所以这些大小园子里大多都是私营企业厂。
最初的工业区规划相对简易,就是画圈建楼,在公共大路和用地的规划上经验欠缺,加上对经济发展过快,这几年的规模,超出了最开始的规划。厂子多,人多,货多,货车也跟着多,整个工业区内部不算宽敞的路上,总是人和车挤成一堆,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车子就更别想动了。
在这个年代能够挽起袖子干私营企业的老板,大部分都有点野蛮本事,游离在规则之外,做事带着江湖草莽气息,只要不是遇上家大业大的国营厂,和其他厂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一个字,干!
而在这一片的工业区里,大家都是为了赚钱,赚钱之余争意气,其中总是在明面上的争执,就是争路权。
周长城所在的昌江精密,尽管是港资厂,有政策开路,请了上百人,但说不上是大企业,隔壁做得更大的厂子甚至有上千人,比如杨卫星所在的电器厂。这样的厂子与谁对抗都是不怵的。
前天下午,昌江精密要在年底出一趟货,大头货车已经在外资厂园区的西门口停了大半日,把那一段的路给堵得水泄不通,又因为年底,仓库打包工人辞职了三个,人手不够,又遇上一些要特殊包装的产品,速度就慢下来了,车子停在出货口,进退不得。
恰好杨卫星所在的电器厂在年底也要出一批货,厂里开了一大一小两辆货车出来,货品陆续都装车完毕,到了四点多准备要开车送货。可偏偏昌江精密的货车一直堵在前头,探了个车头出来,后面是一条不通的小道,退不得,电器厂的货车卡在里面,就动弹不了了。
这两个厂子在不同的园区,但出货口却是出奇一致,几乎对着对方园区的出货区域,园区双方里面的各类厂只要在这块出货区碰上了,总免不了谩骂和打架,都说对方占了自己的路,一到这种时候,就拉帮结派,把厂里的工人都喊出来壮声势。
刚开始的时候,两家货车司机都还算好好说话,但昌江精密那头的打包工速度确确实实是慢,一大早到下午了,还有两箱货没有装箱好,因为一些搬运的叉车和用具都连在车厢尾部,不能轻易拆,所以昌江的货车也没办法挪出来让个位置。
电器厂那头的司机等了半天,最后没耐心了,骂骂咧咧不耐烦起来,到了年底,大家都无心上班,只想回家过年了,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更是心浮气躁的。
电器厂有一辆较小的面包车,开动起来灵活,那司机贴着围墙边缘,压上台阶,车头都剐蹭了好大一块,竟硬是从昌江精密货车和园区围墙中间的缝隙中挤了出来,但他后头还有辆装着大货的车没办法过来,于是这两个司机干脆不走了,直接让小货车堵在昌江精密大货车的前头,既然你不挪开,等会儿你的货装好之后,我也不挪,看谁斗得过谁!
等到下午六点,昌江精密的货品终于打包好可以走了,前头堵着车,后头还贴着一辆,他们反而夹在中间,进退都不是。
先是两头司机吵起来,然后又把各自仓库的人喊出来,最后又把厂里生产的工人喊出来,隔着一条小马路和三辆货车在对骂。
现在厂里不算特别忙,不论是周长城还是杨卫星等人都被喊出来壮声威,有不少人手上还拿着铁棍子,看这样子,因为类似争路的事情,大家处理起来都有经验了,动口解决不了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