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两匹小马就不拉车了,平常牵着在巷子里走走。
天热,早上这一阵的生意后,陆柳跟顺哥儿都满头是汗。
他俩神色喜悦,到家都笑眯眯的。喊了陆杨“哥哥”,跟贺夫郎打声招呼,先回屋收拾锅碗。尤其是碗,他们特地去杂货铺买了五十个小碗。一碗用一人,用完回家洗。
做书生生意,就要这样讲究。
这头收拾妥当,陆柳还拉着顺哥儿回屋换了身衣裳。
这阵的日头还好,太阳初升,要出去就得趁早。
陆柳跟顺哥儿互相理理衣裳,到了外头,还拿小铜镜照照脸蛋。
陆杨打趣他们:“怎么不抹抹胭脂和口脂?”
陆柳抿抿唇,略略心动,想想待会儿要出的汗,止住了想法,拿了一把小蒲扇在手上。这便能出门了。
陆杨再问贺夫郎要不要一起去,“我们就逛逛,不买什么。明天开大集,我们还没见过,先去看看。”
贺夫郎也没见过。他想想婉拒了,他要省点体力。
陆杨不再劝,三人戴上大草帽,往衙门附近走去。
陆柳路上很激动,他跟陆杨和顺哥儿比划,说着黎峰昨晚上告诉他的事情。
“说天上都用布料遮阳,用的素罗布,就是哥夫做书生袍服的料子,四两银子一匹的那个布。大峰说有好多颜色,太阳落上头,照到地上的光都是彩色的,可漂亮了!”
别提顺哥儿了,陆杨都睁大了眼睛。
“这么阔气?”
陆柳“嗯嗯”点头,说:“这些布都要送给客商的,白送!大峰昨晚跟你说了摊位的事,我还说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些布,他说没可能。这些布料,是谁花钱最多,就都赠给谁。”
刺激消费?陆杨把这个法子记下了。
陆柳再说商号有多少,摊位有多少,摊位都是按照时辰出租的,陆杨更是点头。
如此一来,不到最后一天,客商们的消费额不会固定,随便采买一单,就是上千两白银。排名的变化非常快。
陆杨问:“他们会知道自己花销的银子数额排第几吗?”
陆柳回忆了下,摇头道:“没听大峰说,可能不知道吧。”
顺哥儿急忙忙插话,努力加入这个话题。
“杨哥哥,要是你,你怎么送布?”
陆杨反手捏他脸蛋:“谁让你考考我的!”
他早没想,突然被提问,一时没有想法。
陆柳低低笑起来,挽着陆杨胳膊,把他拉向自己。
“哥哥,还是我机灵吧!”
顺哥儿瞪大眼睛,也不与他抢,陆杨在哪里,他就黏到哪里。他说:“大嫂,你怎么这样?”
陆柳没咋样,他就是问问,问问而已。
三人说说笑笑,到了民富路附近。
在大集筹办以及开市期间,这里清场,不能有小摊贩在,商铺则是正常营业的。
因查验期间,也会捉贼,等内场布置完,普通百姓都会绕道走,往来的只有参加大集的商号。
他们就近住店,把样品货物带过来,只等着开摊。
陆杨带着两个弟弟,在外张望。
在大集主场地附近,众多的小集市已经提前开起来,小摊贩们密密麻麻,多数是卖绿豆汤、酸梅汤、银耳汤的,还有凉茶、解暑茶。
这些人在府城多年,对于每个季度的大集了如指掌。老板和伙计们忙起来没空吃饭,把馒头饼子塞嘴里都没空咬一口,还赶着吆喝呢!
这时候就要多卖茶水。小摊贩就带两个炉子,烧水都烧不及。一个摊贩不够,于是又有街连街的小茶摊支起来。尤其是夏季。
别的季节,以各类汤、粥为主。
夏季时,会有多种口味的茶水。最贵的是银耳汤,给老板们吃的。
因离得远,这个距离平视过去,都能看见铺在头顶的布料。
陆杨又一次惊到了。这场面,不亚于他第一次到码头集市的震撼。
摊位已经划分出来,占了明早开市时辰的商号都在摆货、看样子。来来回回走着,看显不显眼。
有人把货摆得高高的,还要看看搭的高台结不结实。
一眼看去,天上是彩色的,地上是热闹。
他们站在原地,还常常给伙计们让路。
这些人或是抬着货,或是抬着酒,还有人是抬着桌子,把查验不合格的桌子换了。
三人里,最惊讶的是陆柳。
他来到府城以后,连码头都没去过。上街逛逛,只知热闹。原来没有最繁华,只有更繁华。
他前阵子还去扯布了,布庄里展示出来的布料,都没眼前这条街上挂出来的多。像这样的街道,还有好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