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月姐弟俩来找夏芜,送给她爸妈从海市带回来的特产,椰子糖,椰子酥,还有许多小零食。
姐弟俩献宝似地险给夏芜,提到爸妈时,脸上写满了幸福。
他们换了新衣服,身上洗的干干净净,问了,是爸妈带他们去镇上澡堂子洗的,杨明远还吹嘘自己洗下来一盆灰,都能种草莓了。
夏芜被他的形容逗笑,看着俩孩子干干净净,心里也很欣慰。
杨明远骄傲地告诉她,“姐,我把在你这儿打工挣得钱都给我妈了,他们答应我,过完元宵才出去打工呢。”
夏芜明显一怔。
杨明月眼睛亮晶晶的,“姐,过完年我俩还来给你干活,到时候攒一年的钱,说不定就能让我爸妈在家待一个月了!”
平时那么懂事的孩子,为了能多留爸妈一段时间,好像也变得孩子气了。
夏芜抚摸他俩的脑袋,重重地安慰:“好,你们今年一定能攒下更多的钱。”
杨四爷的家人也回来了,年二十九回来,给家里老人照顾不到的地方都打扫一遍,老人家睡的被褥抱出来,挂在院子里晾晒。
夏芜路过时看见杨四爷家的房顶上站着一个玩手机的年轻人,后来又路过时,看见爷孙俩坐在门口晒太阳,杨四爷问东问西,年轻人还在玩手机,回答的漫不经心。
冬日寂寥,她的镜头对准杨四爷,想给他拍几张过年的喜庆照片,杨四爷回屋换上最好的衣服,站在白墙前,笑得见牙不见眼。
“四爷,看镜头,对,就这样笑。”
杨四爷的孙子叫杨书桦,看见夏芜后,总算肯放下手机,转而问东问西。
夏芜笑眯眯地说:“我回村没多久,平时四爷没少照顾我,刚好我最近闲着没事,想拍些过年的视频,不会打搅你们吧?”
她人长得好看,态度也和善,对于同龄异性来说,基本没人会拒绝。
杨书桦受宠若惊:“不打搅,不打搅,你拍什么视频?”
夏芜晃晃手机,杨弘文还在那边拍空境,她感慨道:“我想拍一期关于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视频,平时你们在外面打工,四爷一个人挺孤单的,我都没见过他能笑得这么开心。”
杨书桦显然没听出夏芜的话外音,惊喜道:“我小时候爸妈都出去打工,也是留守儿童,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夏芜不置可否,像模像样地采访他。
问他小时候爸妈不在家,是谁照顾他,问他上大学后,联系家人的频率,工作后多久回一次家,在外面工作是什么体验。
这些都是杨四爷想要问的,可惜他问,孙子并不怎么乐意回答。
换成夏芜,杨书桦回答的积极性就高多了。
留守的受害者,长大成人后逐渐成了留守的加害者,却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视而不见。
夏芜若有所思,留守绝不只是带来离别几年日夜思念伤害那么简单,冷漠,被留在老家长大的孩子,因为情感缺失会更加冷漠。
只是他们谁也没有认识到。
杨四爷也不觉得儿孙一年到头就回来那么几天有什么不对,老一辈人的思想里,活着大于一切,不挣钱怎么活?
可年轻一辈人不应该这样,毕竟他们是被留守的受害者。
夏芜和村里不少人都有走动,她带着杨弘文走访拍摄了很多人家,主题就是留守。
过年这段期间,快递停运,挣钱的生意也停了。
夏芜就把重心放在视频拍摄上,她拍了家中热闹的年夜饭,拍了走亲戚二三事,拍了杨明月姐弟俩花钱挽留父母,也拍了杨书桦对四爷的漠视……
视频拍到初九那天,村里大多数返乡的打工人都等不到过完元宵,村口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老人弓着身子,眼神随着满载远离的大巴车,久久不肯收回视线。
夏芜新的一期长视频出来了。
标题就叫《留守——别离之殇》
初九这天,李云也离开家乡,提着大包小包前往火车站验票。
她老家没有高铁,想坐高铁还需要坐俩小时的火车到隔壁市中转。
绿皮火车上挤满了人,等她费劲找到自己的座位,已经挤出一身的汗,好不容易坐在位置上,周围站满人,将她困在座位上,连手机都掏不出来。
手机发出特殊的提示音,是她特意给夏夏设置的视频更新提醒。
要不忍到下火车?
可李云实在等不及,车厢里混杂的味道冲击她的大脑皮层,离开带来的烦躁,再加上拥挤的辛苦……
她迫切想要看夏夏的视频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