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11章 妙招(第1页)

第111章 妙招(第1页)

堂堂天子之储君,竟需精打细算度日,处处忧心银钱。

将此事直言于韩成之前,连朱标自己也觉颜面无光。

然而,他不得不言。

因这是个极为现实、无法回避的问题。

必须审慎考量。

果然,说到钱总是容易伤感情。

韩成看着朱标因为提及建造医学院所需的庞大资金而愁眉苦脸的模样,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哥,钱的事情不用发愁!”

朱标的话音刚落,朱棣便接上了话茬,语气极为豪迈,开口就显得比财大气粗的榜首还要霸气几分。

韩成原本打算听听朱标提出的解决方案,但听了朱棣的话后,又把这念头压了下去。

他想看看朱棣究竟想出了什么妙招,能让他的表情如此振奋,底气如此充足。

朱标也将视线投向朱棣,也想知道弟弟有何高招能解决这棘手的资金短缺问题。

朱棣说道:“大哥,我们大明并不缺钱,只是有些钱你们根本没想过要用罢了。”

朱标听后,不由得一怔。

难道大明真的不缺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足了?

身为太子、主管政务的他竟对此一无所知?

“可以印宝钞啊!

宝钞这种东西,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明明只是些纸张,印出来就能当钱使。

可以用宝钞买东西,换取所需的一切。”

朱棣情绪高涨地注视着朱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这几位之中,朱棣无疑是对建立医学院最为热切,并渴望借此推动医学进步的人。

同样,在得知朱标所面临的难题后,他也积极寻求对策,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起初,他还担忧大哥提出的难题难以应对。

然而,当他明白大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的本质后,立刻变得精神焕发。

他认为资金问题根本不算问题,可以轻松化解。

听完朱棣的话,屋内两人与屋外一人虽有不同反应——有人皱眉,有人惊讶,但无人开口称赞。

韩成看着眼前说话的朱棣,内心颇为复杂。

大明的宝钞名声在外,稍微了解的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

因为它的贬值速度太快了。

不过,从实际来看,最初宝钞的作用还是非常积极的,远远超过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明朝初建之际,确实囊中羞涩。

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局面。

这绝非小事。

当货币无**常流通,经济不仅停滞,甚至有全面崩溃的风险。

百姓手中无钱,想买所需之物却求而不得;欲售手中物品,也极为不易。

即便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也因难以迅速找到合适交易伙伴而十分繁琐。

朝廷同样缺乏资金,诸多事务难以推进。

极度的资金短缺,宛如一只强有力的手,紧紧掐住新生大明的喉咙,险些令其窒息。

在此背景下,大明宝钞问世。

尽管为了推广宝钞,朱元璋采取了不少强制性措施。

即便大明宝钞从诞生起便饱受争议,许多人对其嗤之以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