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木的脆响在公堂上回荡。杨县令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状纸:
“曹天,你私贩海盐,你可认罪?”
曹天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衣襟,目光坦然地对上县令的视线:“大人明鉴,草民确有制盐,却从未贩卖。
运送来临海县,本就是想献给县令大人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拜见大人,就被抓去牢房了。”
曹天心中暗道:这县令突然审我,想必是有转机了。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翻身!
想到这,曹天从怀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包,双手呈上:“此乃草民所制海盐样品,请大人过目。”
衙役接过油纸包,恭敬地放在公案上。
杨县令打开纸包,果然,里面盛着和昨晚一样、晶莹剔透的盐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泽。
杨县令伸出食指,轻轻蘸了一点,放在舌尖。
口感和味道,都是精品。
“不错,居然没有什么异味和杂质。”
“大人,”曹天拱手道,“草民已经掌握'三筛三晒'的秘法。
海水已经过三道竹筛去除杂质,又经特殊晾晒,故而味道纯净。”
马老财突然从旁听席上跳出来,指着曹天喊道:“大人别被他骗了!我亲眼看见他来临海县贩卖!”
曹天目光瞥向马老财,心中怒骂:果然是马老财这个老不死的举报我!
曹天不急不躁,转身面向马老财:“那我问你,我在哪卖了?卖给何人?卖了多少?”
“这……”马老财额头渗出细汗,支支吾吾了半天,答不下来。
曹天眼中精光一闪,对县令说道:“大人若不信,可差人去客栈查验。草民所带海盐,袋口皆有封条,原封未动。”
杨县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着手中盐粒大小均匀,色泽纯净,确实比官盐更胜一筹。
“马老财,”杨县令沉声道,“你既然举报,可有其他人证物证?”
马老财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曹天见时机成熟,上前一步,:“大人,草民斗胆,有一言相告。”
杨县令抬了抬下巴:“讲。”
“临海县靠海吃海,本应是产盐重地,为何盐税反不如一些内陆州县?”
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杨县令的心事。他身体微微前倾:“曹天,你且细说。”
曹天从袖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图纸,恭敬地呈上:
“这是草民绘制的'竹筛分层法'详图。若在盐场加设此装置,可使盐产增三成,纯度翻倍。”
杨县令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用工整的线条绘制着精巧的装置图,旁边还标注着详细的操作说明。
“大人请看,”曹天指着图纸解释道,“第一道筛用细竹编制,可给海水去除泥沙;第二道筛孔略大,可分离苦卤;第三道……”
曹天边说边观察县令神色,见县令听得十分认真,心里有了底:
哼,有戏!
只要把这个县令说服了,不但自己平安无恙,还能帮助曹文曹武脱离牢狱之灾!
杨县令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此方法的成本是多少?”
“回大人,每斤成本可降两文。”曹天胸有成竹,“若全县推广,年入可增三千两。”
这个数字让杨县令的手指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这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啊!
如果沿用曹天的制盐工序,临海县的收入要翻几番。
到时候,功绩卓越,就会受到朝廷封赏,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呀……
杨县令瞥了一眼脸色铁青的马老财,又看了看案上晶莹的盐粒,心中已有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