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 第102章 颛顼治世九州共主(第1页)

第102章 颛顼治世九州共主(第1页)

大禹急忙前来致谢,却不料孔宣索性也将其纳入门下,自此孔宣麾下已有三位高徒。

首位乃神农,次者无支祁,末者便是大禹。

孔宣更命无支祁协助大禹治水,毕竟无支祁精通水势。

果然,得无支祁相助,大禹治水事半功倍。

他跋山涉水,手握测量之具,由西向东丈量地形,立标设界,规划水道。

他率民众翻越群山,填平低洼,疏导河流,引洪入海。

大禹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即便三过家门亦未稍作停留,终日泡在泥水中清理河道,将积水导入江河,汇入大海。

经年累月的努力,终使中原免遭洪涝之灾。

舜禅让之际,因其功绩卓著,将帝位传予大禹。

大禹遂成为三皇五帝的最后一位**。

因治水之行踏遍人族领地,大禹对各地风貌、习俗及物产皆了然于胸。

登基后,他将天下划为九州,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定制各州贡品。

同时创立夏朝,为人类历史首个王朝,以扬城为国都,设甸、侯、绥三服,甸服五百里内供物服役,侯服五百里外则仅需遵纪守法,绥服再远则提供杂役,要服只需受教守规,而荒服则依习俗自治。

大禹制定新历,称夏历,以寅月为岁首。

夏朝建立后,大禹于涂山召集诸侯,反思己过。

会议当日,他身着法衣,手持玄圭,四方诸侯按方位排列,齐向大禹行礼,他也稽首回敬。

典礼结束后,夏禹高声向诸侯说道:“吾德行浅薄,能力有限,不足以令众人信服。

召集此会,旨在盼各位坦诚相待,直言责备、规劝,助我知晓过错,改正不足。

我双手布满老茧,治理水患,虽有所成就,但心中最为警惕的便是‘骄’字。”

“**曾告诫我:‘你若不自夸,则无人与你争夺才能;你若不炫耀功劳,也无人与你争夺功绩。

’倘若我有过骄傲自负之处,望直言指正,否则便是害我失德。

对于诸位的教诲,我会用心聆听。”

众人皆知大禹受命于天,先前对大禹有所不满的诸侯,在见到他的谦逊态度后,均心生敬意,消除疑虑,自此民心归附。

涂山大会后,为示尊重,各地诸侯常赴扬城进贡青铜。

后来,九州每年进贡的铜料增多,大禹便将这些青铜铸造成九尊巨鼎,分别命名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及雍州鼎。

这九鼎分别代表九州,在鼎身雕刻着各州的山川景物与奇珍异兽。

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最大,豫州亦是枢纽。

九鼎汇聚于夏王朝都城扬城,以彰显大禹统领九州,天下归一。

九鼎铸成当日,九条真龙现身,乃祖龙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九龙纷纷献出精血融入鼎中,使九州鼎更显神异,汇聚了人族与龙族的福运。

若将九州鼎一同激发,便会形成一座巨大结界,称为九州结界,能将人族疆域完全覆盖,守护族人,抵御外敌。

大禹铸成九鼎,功德圆满,成为五帝中的最后一帝,入住火云洞,承载人族气运。

临行前,大禹将帝位传给了群臣推举的益。

然而大禹刚离世,益尚未稳固帝位,此时大禹之子启回来了。

启击杀益,承袭父业,登上帝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君主。

自此,“公天下”

变为“家天下”

,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夏氏一族原姓姒,至启时改为国号“夏”

为姓。

同时,启放弃“伯”

的称号,改称“后”

,即“夏后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