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叔,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帮助嬴骜那个小子啊,你难道不知道他一旦把举荐制弄废了,那么对我们是多大的伤害。”
关内侯在咸阳的府邸中,嬴政的叔叔嬴南神情激动且愤怒的对着自己的堂叔关内侯喊道。
而坐在上的关内侯则是神情淡漠的端着一碗茶慢悠悠的喝着,对着自己的这个堂侄的愤怒都没什么表示的。
直到嬴南喘着粗气坐在位置上之后,关内侯才抬眸看了一眼自己的侄子,轻声的说道:“老十八,你知道你姓什么吗?”
嬴南愣了一下,随即没好气地回答道:“我当然知道自己姓嬴,堂叔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别打哑谜了,快跟我说说你为何要帮嬴骜。”
关内侯轻轻放下茶碗,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缓缓说道:“正因为你姓嬴,才更该明白这朝堂的局势不能永远一成不变。举荐制虽对我们有利,可如今已弊端渐显。因为现在的举荐制,让世家大族遏制住我大秦的咽喉,你难道忘记了你父亲,你祖父,你曾祖吗?他们当初被世家压得都喘不过起来,甚至就连当年。。。。。。”
说到这,关内侯就有点说不下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了缓堵在胸口的这股气下去了,这才继续说了下去,“当年,你以为为什么在灵公去世后,身为太子的献公却没能当上秦国的国君,甚至要流亡在外吗?你以为就是单纯的宗室内斗吗?”
说着,关内侯怒气冲冲的拍了一下案几说道:“那是因为世家大族在后面作祟。”“远的不说,再说眼前的,当年,嬴政刚刚即位的时候,几个公子作乱,如果没有世家大族的撺掇,他们能动手吗?他们敢动手吗?你真以为就冲着华阳的面子吗?你到底有没有脑子?”关内侯差点没说就冲华阳太后的面子,能有多大?
“如今嬴骜要废它,虽有风险,但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若我们抓住这次机会,说不定能让嬴氏一族更加稳固,而不是在旧制中逐渐衰败。”
嬴南皱着眉头,还是有些不理解:“可这风险太大了,万一我们把握不好,岂不是要万劫不复?”o
关内侯微微一笑:“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只看到风险而不敢前行,那我们嬴氏一族又如何能在这乱世中长久立足?”
“如今,嬴政要灭六国,你以为是他为了自己?不,那是为了嬴氏未来的子孙的。如果我们不能统一各国,那么将来,我们的子孙就有可能死于他国手上。你要知道,他们对我大秦为什么这么偏见。真以为是因为大秦是先祖靠养马驾车的关系吗?”
“不,那是因为我嬴氏的底蕴。我们嬴氏的底蕴才是让他们恐惧的。”
“他们,是因周才家起来,而我嬴氏呢?可追溯至上古禹舜,甚至这个天下,早在上古,就差点也到了我们嬴氏的手上。”
“到了商汤覆灭,我嬴氏能从底下重新爬起来,这股子气,才是让他们恐惧的。”
“被其他强国所灭,沦为阶下囚,甚至遭受灭族之灾。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摆在眼前。嬴南,你身为嬴氏子孙,当有这份担当和远见,不能只顾眼前安稳。”
“如今嬴骜提出废除举荐制,虽如走钢丝般危险,但只要我们谋划得当,未必不能成功。一旦成功,嬴氏一族将迎来新的生机,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在未来的朝堂和天下格局中站稳脚跟,而不是被世家大族牵着鼻子走,最终走向衰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可要好好思量。”
嬴南听后,沉默良久,心中翻江倒海。他深知关内侯所言非虚,嬴氏一族若想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长久生存,就必须有所变革,有所突破。
他抬头望向关内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叔父,所言极是,我嬴南虽不才,但也愿为嬴氏一族的未来拼上一把。废除举荐制之事,我愿全力支持,与叔父共谋大计。”
关内侯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有你这份决心,我们便有了五成的胜算。接下来,我们需细细谋划,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走得巧妙。”
嬴南接着说道:“叔父,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废除举荐制必定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那些世家大族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关内侯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此事确实棘手,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先,我们要在朝堂上联合一些志同道合之士,形成一股势力,共同推动此事。”
“其次,对于那些可能反对的世家大族,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仔细研究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可以妥协和交换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推行新制度所面临的阻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在民间积极营造声势,让广大百姓充分认识到废除举荐制将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益处。只有当民众真正理解并支持这一变革时,我们才能够获得民心所向,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嬴南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随着叔父的讲述,他对于未来的谋划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嬴南还是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叔父,关于联合志同道合之士这一点,我倒是能够理解。但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寻找这些人呢?而且,又该如何确定他们是否真的会与我们同心协力呢?”
他接着说道:“毕竟,朝堂之上的人心实在是难以揣测啊!有些人表面上对你阿谀奉承、言听计从,但实际上却心怀鬼胎、表里不一。若是我们不小心被这样的人所蒙蔽,那恐怕我们就会陷入极度被动的局面了。”
关内侯目光沉稳,缓缓开口:“这确实需要谨慎行事。我们可以先从那些平日里就对举荐制颇有微词,且为人正直、有远见的大臣入手。与他们暗中接触,试探他们的态度,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