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知道这些改变生活的“神物”都出自他之手,
但所有人都实实在在感觉,日子正在一点点变好。
可林卫国却知道,这种安宁的日子也许很快就要被打破。
根据他脑中的记忆,明年西南边境那条线上,一场酝酿已久的冲突就要爆。
那是一场在“世界屋脊”上进行的战争,
高寒、缺氧,环境的恶劣程度乎想象。
前世的历史里,我们的战士靠着钢铁意志取得胜利,但也付出巨大的代价。
许多牺牲不是因为敌人的子弹,而是因为那恶劣到极致的高原环境。
现在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绝不能让那样的悲剧重演。
高原作战,缺的是什么?
一是动力。
空气稀薄,所有内燃机功率暴跌,后勤补给上不去,重武器成摆设。
二是轻武器。
低温下枪油冻结,枪械可靠性极差。
士兵体力消耗巨大,武器每轻一克就多一分战斗力。
最关键的是人。
高原反应这个无形的杀手,比任何敌人都要可怕。
这些问题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无解的天堑。
但在林卫国眼里,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的技术方案。
他现在缺的不是技术,
而是一个将这些技术变成现实的契机的机会。
……
一九六二年开春,万物复苏。
但国际上的气氛,却一天比一天紧张。
西南边境线上,那个一直自诩“不结盟运动领袖”的邻国,
在某些大国的怂恿下,越来越不安分。
他们不断蚕食我们的领土,建立军事哨所,
甚至主动挑起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一份份来自前线的加急电报,雪片一样飞进国防科委的保密室。
林卫国作为特别顾问,每天都能接触到这些最一线的战报。
这天下午,国防科委紧急召开一场
由军方高层和各大军工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闭门会议。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
一位刚从前线回来的军区副司令,
五十岁出头的年纪,头却白了大半。
他沙哑着嗓子开口。
“同志们,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
“我们的战士论意志,论战斗精神,比他们强一百倍!
可我们的装备,我们的后勤,在那鬼地方被拖后腿!”
“海拔五千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不到。
别说人了,汽车上去都得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