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秋晨薄雾散尽,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觐朝皇宫之上,折射着明耀的金光。
宣德殿内,青铜博山炉中燃着名贵的沉水香,袅袅烟气弥漫着馨香,衬得殿内愈庄严。
觐朝崇启帝身着玄色锦裳龙袍,端坐于大殿中央的宝座之上,目光威严,抬手示意内侍宣旨。
乐安身着一袭朱红云纹曲裾深衣,腰束素纱,衬得她娉婷挺拔。
她面色明媚灿如玫瑰,眉眼又多了几分英气坚定。
身旁的梁衍穿着玄色礼服深衣,神色肃然,周身散着大将军的威严,与乐安并肩而立。
殿内众人屏息凝神,只听内侍高声唱喏。
“梁氏平瑄,临越之战大功,以巾帼之智,洞察先机,以柔克刚,慧解危局!心怀社稷,助国安邦,特封‘乐安女君’,赐金册,赏食邑!”
声音落下,乐安与梁衍随即一同上前,在大殿中央跪下,行大礼,恭敬地接过圣旨,齐声谢恩。
礼毕后,两人捧着圣旨,一前一后地缓缓走出大殿。
刚踏出殿外不久,便见一名身着青绮宫装的女官快步走来。
那女官走到两人面前,恭谨地屈膝行礼,声音恭敬。
“梁大将军,乐安女君,太后娘娘有请,邀二位至长乐宫慈宜殿一叙。”
乐安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心间一紧,身前双手悄然握紧。
前几日与连素律在梁府的争执,难不成太后又要来斥责自己?
她侧头看向身旁的梁衍,见他面色平静,只微微颔对女官点了点头。
两人随着女官穿过几重宫苑,沿途的金英正盛,却也无法驱散乐安心中不安。
待行至慈宜殿,殿内暖意融融,紫檀木案上摆着蜜饵,脯枣等精致小食。
太后身着绛色绣纹服,端坐在上的凤榻上,手中握着一串佛珠。
皇后身着正红金丝宫装,陪坐在太后一侧,脸上带着尊容的笑意。
乐安与梁衍连忙上前几步,在殿中跪下。
“臣参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愿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圣体安康。”
“臣女参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愿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圣体安康。”
乐安心下怏怏不悦,垂着头叹气,目光落在地面自己的脚尖,心中已做好了被太后训斥的准备。
可预想中的斥责却迟迟未到,反而听得太后轻笑一声,那笑声里满是欣慰。
“衍儿,瑄儿快起身,无需多礼。”
说着,太后抬眼看向乐安,一改往日的威严,今日神色格外温和,眼中满是赞赏。
“瑄儿,你这孩子,前番在临越立下那般大功,竟还瞒着哀家与陛下,若非那戎勒人不分青红皂白来我觐朝问罪,将你在临越的功劳说出,大家至今还被你蒙在鼓中呢!”
皇后脸上的轻柔凝结在了眼底,眼中的赞许也毫不掩饰,在一旁附和。
“是啊,瑄儿今年才十七岁,便有这般胆识智谋,着实难得。如今陛下封你为乐安女君,不仅是你的荣耀,更是梁氏一族的幸事啊。”
太后凤眸目光炯炯,缓缓点头,视线转向梁衍,语气感慨万分。
“果然,我们梁氏血脉错不了!梁府有衍儿你这般忠勇善战,威震边疆的大将军,如今又有瑄儿这等玲珑慧黠,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君,真是一门荣光,让哀家与皇后也颇为扬气,哀家与皇后今日亦赏梁府黄金锦缎,以彰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