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筝幼年在易府受尽苛待,父亲不疼,后母虐打。
自生母易将军去世,她便从未感受过亲情温暖,最终为护福仁,客死异乡。
可易府却连一句像样的悼念,都未必会有。
乐安神色已愈冷寒,她定要为阿筝求一场风光丧礼。
她要让易府那些冷漠的亲人,在阿筝棺木前俯哭拜,磕头恕罪。
用这迟来的丧礼,告慰阿筝在天之灵,换得迟到的尊重。
崇启帝闻言,神色怔了一瞬。
易筝?正是她与福仁一同在戎勒传出那般失德的传闻。
他眸底掠过迟疑,视线落在下方跪着的乐安身上。
如今,要为这样一位有争议的女官大办丧礼,实在是难以服众,没准引戎勒非议。
乐安面色冷静,眼底却涌动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陛下,臣女知此举看似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引来非议,但其中自有深意。”
她稍作停顿,目光清亮如洗,理清思路,语气恳切。
“如今公主与易女官传闻,皆自戎勒王庭之口,真假难辨,若戎勒一旦将秘闻扬传,恐此成小人攻击我朝的话柄,但陛下曾下旨为易女官大办丧仪,便向世人昭示,易女官的忠勇清白,朝廷自有公断。”
乐安调整了呼吸,声音愈清晰起来。
“传闻终究是传闻,久而久之,不管那传闻是真是假,在陛下的态度面前,便会不攻自破,如此既全了易女官的声名,也为公主日后归来,扫清舆论障碍,免公主带着污名回朝,再受非议。”
崇启帝眸中闪过一丝恍然,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随即了然地点了点头。
他明白她是想借为易筝办丧礼,一承念姐妹之情,为易筝讨个体面,二以帝王权威为福仁和易筝正名,用丧仪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今日这一番对话,让崇启帝再次生出焕然一新的感慨。
他不禁想起乐安幼时模样,那时她还小,跟在康王身后,甜甜地唤他皇伯伯。
但长大些,性子被胞弟康王,宠得越娇蛮任性。
可如今几次相见,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娇惯的小女娘,不仅顾念国家大义,有情有义,还胆识过人,心思更是这般缜密,思虑甚全。
崇启帝心中暗自惋惜,若不是因她梁府女娘身份,背后牵扯梁氏外戚势力。
这般有勇有谋,顾全大局的女子,还真是太子妃的得力人选。
“准了。”
崇启帝收回思绪,眼眸深邃如海,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帝王的决断。
“朕会下旨,按县君规制,为易筝操办丧礼,令易府上下全员服丧,不得懈怠!待你成功迎回福仁公主,朕会亲自追封易筝为‘明烈县君’,以彰其护主尽忠的功绩。”
一时之间,乐安心底涌动着奋然与感激,千言万语梗在喉头,眼眶倏尔热,雾气在眼底悄然凝聚。
她再次俯,声音带着慨然哽咽,心念着,阿筝,待我接回福仁,你且黄泉下安息吧。
“臣女谢陛下隆恩!阿筝在天有灵,定会感念陛下!”
须臾,大事既定,崇启帝因连日处理朝政与边境纷争,如今乏累。
乐安正欲叩退下,刚敛了敛衣袖起身,便听得大殿外传来内侍高昂的禀报声。
“启禀陛下,梁大将军殿外求见……”
乐安身体一僵,用力地攥了攥手,压下自己心底不安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