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厂新出的工作服,没出半个月就在区里打响了名头。
这天宁婉(贾张氏)正在办公室看文件,电话铃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区建筑公司的刘经理:
贾主任,你们那工作服还有没有?再给我们来二百套!
宁婉(贾张氏)心里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刘经理,要这么多?
工人们都说好!刘经理在电话那头嗓门很大,布料结实,款式也精致。关键是这肩膀、胳膊肘都加了衬,耐磨!比国营厂出的还实用!
刚挂电话,纺织厂的采购科又打来了。接着是化工厂、机械厂一天下来,订单接了足足八百套。
车间主任老王兴冲冲地跑来汇报:贾主任,照这个势头,咱们得加班加点了!
宁婉(贾张氏)想了想:加班可以,但不能降低质量。你跟工人们说,这个月每人五块钱奖金。
消息传到车间,女工们干劲更足了。裁剪的裁剪,缝纫的缝纫,质检的挨件检查,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
三大爷阎埠贵的儿媳妇也在厂里干活,回家吃饭时忍不住夸:爸,您说贾主任咋这么有眼光?这工作服做得,比大厂的还受欢迎!
阎埠贵推推眼镜:要不人家能当主任呢!
最让宁婉(贾张氏)高兴的是,连区里机关都来订工作服了。行政科的李科长亲自来看样品,摸着布料直点头:
贾主任,你们这衣服做得确实好。关键是这个设计——他指着衣服内衬的小口袋,这儿能装笔记本,这儿能别钢笔,考虑得真周到!
宁婉(贾张氏)笑笑:都是工人们想的点子。
能不考虑周到吗?我这可是借鉴了后世工装的设计理念。
订单越来越多,原料开始紧张了。宁婉(贾张氏)二话不说,又跑区里要指标。这回工业局的领导痛快多了:
老贾,你们这劳保厂可是给区里争光了!昨天市里领导来视察,还特意提到你们的工作服呢!
指标顺利批下来,还比上次多了五吨。
晚上回到家,贾东旭拿出一张报纸:妈,您看!
宁婉(贾张氏)接过来一看,是区里的《生产快报》,头版刊登了劳保厂的照片,标题是《街道小厂做出大文章》。
可以啊,她笑着把报纸放在桌上,这下全区都知道了。
秦淮茹端着菜进来,脸上带着骄傲:妈,现在院里人见了我们都格外客气。二大妈还说,要请托您给她侄女在劳保厂安排个工作呢。
宁婉(贾张氏)正色道:安排工作可以,但得通过正常招工。我这个主任更不能以权谋私。
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正说着,外面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劳保厂的几个女工代表,手里捧着新做的工作服。
贾主任,我们给您做了身衣服,您试试合不合身。
宁婉(贾张氏)接过衣服,心里暖烘烘的。藏蓝色的布料,针脚细密,肩膀和手肘处都细心地加了衬。
这她摸着衣服,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您为我们操这么多心,我们也没什么可报答的。带头的女工说,就盼着您穿着这身衣服,带着咱们厂越办越好!
送走女工,宁婉(贾张氏)在灯下久久抚摸着这件工作服。
这时候的人,真的很暖人心。
第二天,她就穿着新工作服去上班。一路上,遇见的老街坊都夸:
贾主任,这衣服精神!
一看就是咱们劳保厂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