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局长这回是真上了心。没过几天,他就亲自带着宁婉(贾张氏)往区里跑立项。
老贾,在吉普车上,王副局长给她交底,成立新厂不是小事,光工业局点头不够,还得计委、财政、规划几个部门都盖章。而且要在地皮紧张的东城区批地建厂,难度更大。
宁婉(贾张氏)点点头,把手里的材料又检查了一遍。
为了这次立项,她准备了三样东西:详细的建厂方案、市场调研报告,还有最近三个月的订单汇总。
第一站是区计委。计委主任老张是个严肃的中年人,看完材料直皱眉头:
要地要钱要编制,你们这胃口不小啊。还是在东城区批地建厂?!
王副局长赶紧接话:张主任,红星服装厂现在效益确实好,订单都排到三个月后了。要是能扩大规模,明年能给区里多上缴十万利税。
空口无凭。谁都来我这夸下海口就能拿到一块地,你们说,这工作还做不做了!张主任摇摇头。
宁婉(贾张氏)从包里拿出一沓合同:这是我们已经签下的订单,总共八百套干部服,两千套工装。张主任,我们考察过了,就在北新桥那片废弃的仓库区,离南锣鼓巷就两站地。那片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让我们建厂,还能解决附近居民就业。
说罢,还把之前签过的订单,以及有意向的订单,十几张,已给拿给张主任看。
这些数字,张主任一个电话就能辨别真假。
张主任翻看着合同,又看了看地图,松了松口:这倒是个思路那片仓库区确实闲置很久了。
这边有了松动,紧跟着第二站是区财政局。刘局长一听说要钱就直摆手:
区里财政紧张,哪有钱建新厂?
王副局长使了个眼色,宁婉(贾张氏)立即接上:
刘局长,我们不要全额拨款,只要二十万启动资金。剩下的我们自己解决。而且厂子建在北新桥,离南锣鼓巷近,工人们上下班方便,还能带动周边经济。
二十万也不是小数目。刘局长还是不松口。
看来得亮底牌了。
刘局长,宁婉(贾张氏)压低声音,我们厂现在账户上有八万流动资金。要是区里肯批这二十万,明年我们保证上缴三十万利税。
刘局长眼睛一亮:此话当真?
白纸黑字,可以写保证书。
从财政局出来,王副局长擦擦汗:老贾,你这保证书要是完不成,我可要跟着你挨处分。
宁婉(贾张氏)笑了:王局长,您放心,我心里有数。到时候保证让您长脸。
最难的还是批地。规划局的老周是个倔脾气,一听要在北新桥建厂就直摇头:
那片仓库区虽然废弃了,但毕竟是城区,建服装厂不合适。
宁婉(贾张氏)不等他说完,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方案:周局长,我们考察过了,北新桥那片废弃仓库正好合适。就在东城区,离南锣鼓巷近,工人们上下班方便。而且我们用的是旧厂房改造,不新建,不影响市容。
她展开设计图:您看,我们准备把原来的仓库加固改造,外观保持原样,内部重新装修。既节约成本,又保留老建筑风貌。
周局长推推眼镜,仔细看着图纸和设计方案,终于点了头:旧厂房改造这个思路倒是可行。既解决了用地问题,又保护了老建筑。
就这样连着跑了一个多月,盖了十几个红章,批文总算下来了。区里同意成立红星服装厂,批了北新桥仓库区五亩地,二十万启动资金,还有一百个工人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