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看向李明达:“明达,你来详细解释一下咱们这个设计的考量。
结合英方场地的特殊性——
重点说说怎么保障衔接顺畅和工期质量。”
李明达立刻挺直身子,拿起桌上的图纸,走到投影仪旁。
将相关细节投屏放大。
手中的指示棒随着讲解在图上移动:“托马斯先生,您看,我们设计这个施工步骤转换。
其实是充分考虑了场地的地质条件以及潮汐规律。
您瞧这儿,这片区域的土壤松软度——
在退潮后的两小时内,达到最佳夯实状态。
所以我们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基础施工。
能最大程度保证地基稳固。
而且可以利用潮汐涨落的间隙,快速完成材料运输与设备调配。
不仅不会延误工期,反而能比常规流程节省大约10%的时间。
后续的主体结构搭建,我们也有相应的模块化施工方案。
提前预制好关键组件,现场直接组装,能有效把控质量。”
李明达说得条理清晰,专业术语信手拈来。
眼神中透露出自信。
英方人员听着,不时交头接耳低声讨论。
托马斯也微微点头,紧锁的眉头稍有舒展。
接着又抛出几个关于预制组件技术参数和质量检测的问题。
李明达一一耐心解答。
张伟华则在一旁迅速记录。
并通过电脑将关键信息实时传回国内技术团队。
以便获取更精准的技术支持。
随后,英方的环保专员提出了环保方面的顾虑:“赵先生,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从目前的方案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以及废弃物处理。
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管控措施。
我们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希望中方团队能够理解并配合。”
她表情严肃,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当地环保法规文件。
从中抽出几页相关条款,递给赵长天。
赵长天接过文件,仔细翻阅后,诚恳地说:“你放心,我们完全认同环保的重要性。
也一定会严格遵守当地法规。
伟华,把咱们之前准备的环保专项方案调出来。”
张伟华迅速操作电脑,打开一份详细的环保计划文档,投屏展示。
赵长天对照文档,向英方解释:“你看,我们针对噪音问题,选用了低噪音施工设备。
并且配备了专业的隔音屏障。
预计能将噪音控制在比当地标准低15分贝以下。
粉尘方面,施工现场会设置全方位的喷雾降尘系统。
运输车辆也会加盖篷布,避免扬尘。
废弃物处理上,我们与本地专业的回收处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分类回收可再利用材料。
确保不可回收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每解释一点,他都会用手指向文档中的对应图表和数据。
让说明更加直观。
英方人员对这个方案的完善程度显然有些意外。
环保专员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她又就一些细节追问了几句。
赵长天和张伟华都给予了满意答复。
紧接着,双方又就人员培训、设备进场时间、物资采购供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