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赵长天详细地回顾了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以及技术难点攻克情况。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仿佛将大家带回了过去几天紧张而忙碌的日子。
从最初的场地勘查。
当发现地面平整度偏差较大,超出了预期范围。
以及地下水位异常偏高时。
整个团队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
但赵长天迅速组织起中英双方的技术骨干,召开紧急会议,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他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
都是中英双方团队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正是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
才使得项目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顺利推进。
在谈到与英方合作的经验教训时。
赵长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感慨:“与英方合作。
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也在文化差异和沟通方式上,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背景的差异。
学会换位思考。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共识。
比如,在施工顺序的争议上。
我们最初的方案与英方存在较大分歧。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项目一度陷入僵局。
但我们没有选择强硬对抗,而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
我们通过小范围的试验,用实际数据说话。
向英方展示不同施工顺序可能产生的效果。
同时也认真倾听他们的顾虑和想法。
最终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后,赵长天对后续国内团队入场衔接工作,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安排。
他将早已整理好的一叠厚厚的项目资料,交给李明达和张伟华。
每一份资料都被他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记分类,清晰明了。
他拿起一份资料,指着上面的内容——
详细地讲解了每一份资料的重点和用途:“明达,这份技术要点和施工流程的资料。
你要确保国内团队的技术人员人手一份。
并且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和培训。
让他们对项目的技术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地方。
伟华,关于英方的特殊要求和我们在通信网络方面的经验总结。
就由你负责传达给国内的相关人员。
一定要确保他们在入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避免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出现问题。”
赵长天的语气严肃而认真。
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后续工作的高度重视。
接着,他又对一些关键事项进行了着重强调。
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在国内团队入场前。
我们要保持与英方的密切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