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该如此,合该如此。
可年轻人只是低着头,默默注视此物,眼神莫名,神色莫名,宛若一具泥塑神像,纹丝未动。
……
天外。
望着脚底那座人间,礼圣露出一抹古怪笑容,看似闲聊问道:“淳安,你觉得,宁远会不会将齐静春留给他的最大机缘,收入囊中?”
陈淳安摇了摇头。
小夫子转过头,“不会?”
老人再度摇头,“是不知道。”
礼圣想了想,沉吟道:“万年以来,我们儒家的每一位正统子弟,在进入书院,又被文庙登记在册之后,就会为其在功德林,栽种一棵功德竹。”
“与这位儒家弟子的大道,息息相关,修为越高,功德越多,那么隶属于他的这棵青竹,长势就愈迅。”
“一般来说,三寸为贤人,七寸为君子,在此之后,大多数读书人,都停留在此处,数十年都增进不了多少。”
“直到抵达一把三尺青锋的长短,成就书院山主和副山主之流,大概就过去了数百上千年的光阴。”
陈淳安反应过来,“齐静春的那棵?”
小夫子点点头,“就在宁远手中。”
陈淳安轻声问道:“多年未去过功德林,敢问礼圣,在砍伐之前,齐静春的功德竹,到了何种境地?”
礼圣笑道:“高过三大学宫的殿顶。”
陈淳安心头一惊。
只是礼圣接下来的话,更加令他动容。
小夫子说道:“当年藕花福地,齐静春走后,他的那棵由功德显化的青竹,依旧没有停止生长。”
“并且,前不久,在砍伐之后,只留一小截露出地面的竹茎,居然还长出了青叶,实属怪哉。”
陈淳安一下就领会了其中意思。
老人问道:“礼圣,是不是说,只要宁远接受了齐静春留给他的传承,不仅修为会大增,这个年轻人,还会……”
礼圣笑着补充,颔道:“那么在齐静春走后,宁远就会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一名儒家门生。”
顿了顿,小夫子说道:“其实我是希望,这小子能进入我儒家一脉的,不管是拜入哪座学宫,就算他心比天高,想要另起一峰,也是可以的。”
“他的学问不高,但是道理,比很多人都要大,之前我还想过,在文庙议事期间,把现任观湖书院的山主,摘去头衔。”
听到现在,陈淳安已经有些麻木,见怪不怪了。
礼圣继续说道:“书简湖之局,齐静春对他宁远,是算计过一场的,毕竟陈平安是他的小师弟,哪怕圣人,也会有亲疏一说。”
“不过他也留了后手,不至于完全弥补,但总归是有心了,将生前温养多年的功德竹,借我之手,转交给了曾经为他递剑的年轻人。”
一对山水印,伪十五境的传承,与其说是仙人赠礼,授其长生,不如说是齐静春的一份歉意。
昔年文圣一脉的那个小师弟,一如既往,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陈淳安心头一动,忽然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关键之处,遂直接问道:“礼圣,这对山水印,可以在事后交给他,或者是更早之前,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破天荒的,礼圣久久没有开口。
最后他叹息一声,解释道:“因为三教,还想再看一次,看看这位天外来客,本心如何。”
“当然,我们儒家,其实很早之前,就不对宁远有什么敌意,之所以还要设立这桩大考,最主要的敲定者,是莲花天下那边。”
陈淳安脸色忽明忽暗,就连他,也实在有些忍不住,为那个年轻人说了几句公道话,怒道:
“他妈的,到现在,已经是第二世了,难道有些人,还是没看清吗?”
“他们是瞎子?!”
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这位儒家圣贤,话到此处,停顿片刻,随后竟是有些伤感。
陈淳安喃喃道:“我们的天地,只说山巅处,都是些老人,枯坐千年万年,实在有些过于陈旧。”
“人间也想见一见新鲜面孔,当年有了,我们打杀了,如今好不容易,年轻人摸爬滚打的,走出了第二世,难道还要再来一场天下共斩?”
小夫子没说话。
陈淳安摇摇头,作揖道:“让礼圣见笑了,只是触景生情,感叹我们的几座人间,某些地方,还是太小太小。”
“大道无情,没有人味。”
喜欢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请大家收藏:dududu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