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彧与太子的谋划,自是不会对外人提及。
所以,楼彧忽然从炙手可热的大理寺少卿“明升暗降”的成了岭南之地的刺史,很容易让人以为他得罪了圣人、太子,这才被“流放”!
楼彧微微一笑,笑容却没有延伸至眼底:“嗯!我倒不怕这些误会,就是担心你可能会受委屈!”
左右是否失宠,自有时间与事实来证明。
楼彧根本不在意,他就是不想让王姮被连累。
王姮也笑了,她故意昂起下巴,故作骄纵的说道:“阿兄,你莫不是忘了,我可是琅琊公主呢!”
楼彧“失宠”又如何?
又不是姜贵妃失宠!
只要姜贵妃还稳稳坐在百福宫里,她王姮就能在京城横着走!
更不用说,她还有小帮手——
想到这里,王姮故意看向正专心干饭的三小只。
楼彧始终都关注着王姮,她有小动作,他便也跟着做。
于是,楼彧的目光也落在了九皇子、长宁公主和小三郎身上。
楼彧:……得!
这算不算歪打正着?
本以为是给阿姮增添的负担,没想到,却能成为护身符!
有了三位小贵人,王姮就不只是一个公主,而是背靠n大靠山。
那些擅长见风使舵的人,也最是欺软怕硬。
他们啊,只是坏,并不蠢,知道王姮不好惹,也就不敢冒犯。
……
太子既做出了决定,就会按照计划行事。
他一边彻查东宫,一边为这些事收尾。
杨承受伤的第三天,相关事宜全都梳理清楚,且有了处理,太子才将消息传了出去。
直到这个时候,朝堂上、京城里,众人才知道东宫竟生如此大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之前,坊间是有些传闻的。
毕竟曲池坊虽偏僻,可也在京城之内。
且,曲池坊距离南城门并不远,城门的守卫,巡街的武侯,在事故生后,都有所察觉。
或许没有亲眼目睹,或许并不知道完整的真相,但流言这种东西,本就不需要证据。
坊间传得纷纷扬扬——
“皇太孙坠马了?听说险些摔断脖子!”
“什么皇太孙?他只是皇孙,圣人还未册封皇太孙呢!”
“……坠马?小皇孙才多大?如何受得住?”
“受不住也得受哇!我表兄家的二舅母的小侄子的结拜兄弟,就在宫里当差,听说啊,小皇孙被送回宫的时候,浑身血呼啦的,小小的人儿,只剩下一口气了!”
“哎呀,太子岂不伤心?那可是他的嫡长子啊,圣人都喜欢的皇太孙。”
“肯定伤心!听说啊,东宫这两日,风声鹤唳,太子就差把整个东宫都翻过来了!好多人被送去百骑司,还死了好多人!”
“……那小皇孙,会不会变成残废?”
坠马可不是小事儿,重则摔断脖子,轻则断胳膊断腿儿。
朝廷对于容貌体态都是有要求的,慢说是残疾了,就是长得丑些,都可能无缘仕途。
堂堂太子之子,未来的继承人,怎么可能是个跛子?
“哎呀,太子妃就可怜了,自己生了重病,嫡长子也成了残废!”
“也还行吧。太子妃不是还有一个儿子?”
“啊,对,小三郎!是啊,小大郎废了,还有小三郎呢!”
从市井到朝堂,有关东宫的议论,这两日一直都不曾间断,还有愈演愈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