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太子妃卢氏薨。
按照古礼,太子妃虽身份贵重,但到底只是储妃,她上面还有好几重的长辈。
她的丧事并不能大肆操办。
但,太子妃是为了救太子而死,且她嫁入皇家十几年,贤良淑德、恭敬谦让,还生儿育女,算得上有功之臣。
皇后感念太子妃的种种,亲自去圣人面前为太子妃求了恩典:
特许卢氏以皇后之礼安葬,在东宫停灵十九日,将棺椁安放在皇家寺庙,待太子的陵寝昭陵建好后,再葬入昭陵。
圣人、皇后重视太子妃的身后事,太子更是爱重发妻,是以,太子妃的丧葬规格也就超出了原有的规制。
停灵十九日,京中五品以上的外命妇,都要去东宫哭灵。
王姮作为公主,亦是一品国公夫人,自是不能例外。
事实上,在小三郎回京的第二天清晨,王姮就收拾妥当,带着九郎、十一娘回京。
刚刚抵达国公府,还不等她安顿好,就听到了宫城门楼上敲响的丧钟。
王姮与太子妃也算是旧相识。
早在沂州的时候,就曾与太子妃打过交道。
长大了,进了京,王姮几次重大的日子,比如暖房、及笄、昏礼等,太子妃都积极参与。
可以亲临的,她必会亲自前来。
若实在不方便,太子妃也会准备丰厚的礼物,并让自己心腹、或亲近之人代她出席。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王姮教导小三郎,太子妃十分感念,明里暗里送了许多东西。
太子妃大方,王姮更是豪富。
她的诸多生意里,就有太子妃的干股。
可以说,不管是感情还是利益,王姮都与太子妃关系极好。
太子妃骤然离世,王姮本能的难过着。
换了素服,赶去东宫,看到满室缟素,灵堂内还有几个小小的身影或痛哭、或茫然,王姮的泪珠儿,瞬间滚落。
“太子妃、就这么走了?”
王姮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也见过许多生老病死。
她知道生命的脆弱,可每每看到死者逝去、亲人悲恸的画面,还是会忍不住的感慨。
“是啊,她走了,留下了结发的夫君,深爱的儿女!”
王棉作为侯府世子少夫人、四品郡君,亦有进宫哭灵的资格。
她捧着硕大的肚子,艰难的跪在灵堂上,哭了一会儿,便趁机找到了王姮。
她跪在王姮身侧,借着擦眼泪的动作,低低的与王姮说话。
“阿棉,你没事吧?你身子重,皇后娘娘仁爱宽厚,定会多加照拂与你——”
王姮听到王棉的声音,微微侧头,就看到了自家好闺蜜艰难跪拜的模样。
她禁不住有些担心。
进宫哭灵,是荣耀,亦是沉重的负担啊。
尤其是年老者、体弱者以及孕妇。
王棉是双胎,还临近产期,不说发生意外了,就是哭得太过,都有可能引发早产。
王姮确实为太子妃的薨逝而难过,但,逝者已矣啊,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更不用说,这位“生者”,还是自己最好的闺蜜。
王姮可不希望阿棉有任何的闪失。
“我无事!娘娘确实给了我恩典,但,太子妃与我们到底相识一场,我、我想送她最后一程!”
这是明面上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