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应该是砚台!“砚台!”
朱棣徒然一笑,言简意赅道。
与她心中答案一样,仪华抬头望了一眼朱棣,尔后与他转头看向老汉。
“……”
老汉沉默了片刻,尴尬笑道:“官人好才学,谜底与砚台非常接近了,只差一个宇便对!”
朱棣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令见怪了朱棣或笑或冷脸的仪华忍俊不禁,不由一声轻笑溢出口内。
朱棣霎时恼羞成怒,薄唇紧紧抿起,隐隐有动怒慑人之色。
仪华见了,只觉此刻的他无比真实,又见他脸旁是五官相似的熙儿,心中却是欢喜,不由自主的抿唇一笑。
老汉不知他们之间的涌动,只想快快打发了他们,忙又说道:“谜底乃一物,而此物还可刻字
仪华收敛笑意,心思一转,答案已有。
砚台由砚身、砚盖、砚石三部分组成,却只有砚盖可以刻字。
朱棣亦猜出答案,双眸微微眯起,冷冷地向老汉:“砚盖!”
不辨喜怒的声音里,带着微不可察的迟疑。
“对,就是砚盖!”
老汉立即惊喜道:“官人、娘子,这大闹天宫的花灯便是小公子的了!”
朱棣眉头一松,垂眼低睨着仪华,却一言不发。
仪华咬唇轻笑,将大闹天宫的花灯递到熙儿手中,扬头看向朱棣,却不及说话,身后忽然响起了侍卫的声音:“王爷、王妃可是有什么事,需要小的半
说着看了一眼老汉。
朱棣听声眉头微蹙,看来了一眼老汉,道:“把买花灯的钱给他!”
说罢,转身朝不远处的马车走去。
望着并肩离去的男女,老汉捧着手上的钱袋,僵如硬石。
而此时黎明划破了黑暗,金灿的晨曦笼罩大地,于文庙前的空地上却只见远远驶开的马车。
磨合
最难忘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那日执手相携已是半月之前,如今出了正月里,朝圣的藩王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国。
那阵子,消停了不过几月的周王,在见了郭宁妃、鲁王东升西落的刹那繁华,郭惠妃一夜之间成为后宫主的转变,他心里悄然起了变化。
这种变化经过时间的催化,一日一日的坚定了他要去凤阳祭拜的决心。
不过朱棣对他威慑犹在,从应天到凤阳短短三百三十里路程,两天的光景,于周王而言却彷如阻隔了千山万水,让他难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