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说完,张居正以手抚须,深邃的眸子里,尽是对朱翊钧的满意之色。
“世子殿下聪慧,臣,佩服!”看着对自己拱手,还称臣的张居正,朱翊钧眸光一闪,道:“部堂这是答应了?”
“世子殿下一番话,若是在以前,我必然会毫无顾忌的辅佐世子殿下,可是……”说着,张居正摇了摇头,出一声叹息。
十八年,他在南京整整待了十八年。
虽然说修仙者寿命漫长,可若是生命中的十八年都是蹉跎的话,这是他所不能承担的。
他心中的治国理念和抱负,在他看来,甚至要比修仙更为重要。
这种感觉,这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懂。
裕王已经被皇上放弃了,他不可能去支持裕王世子,因为这毫无未来可言。
这次能重返内阁,他心中比任何人都要珍惜这一次机会。绝对不允许浪费!
“先生的顾虑,可是父王有可能被皇爷爷放弃,未来不可能成为储君,因此我这个世子在未来也不可能成为太孙。”
“所以,先生留在裕王府,是毫无未来可言的,我说的可对?”朱翊钧凝视着张居正。
“不错!”张居正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若是裕王不被放弃,再以朱翊钧的表现来看,未来大有可为,只是……可惜了!
“哈哈哈。”然而让张居正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说出自己的顾虑没一会,就听朱翊钧突然朗笑着开口,道:
“看来有些道理,部堂还没有想明白啊。”
“嗯?”见此,张居正目露疑惑,拱了拱手,道:“世子所言何意?”
“在回答先生这个问题之前,本世子也有一个问题想要问张部堂。”朱翊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先生要的是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抱负得以实现,还是要一个太子,太孙?”
“有何区别?”张居正微微摇头,道:“太子储君是皇帝之下第一人。”
“太子的权力,可以让任何一个官员,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抱负……”然而张居正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翊钧挥手打断。
“那你效忠太子有何意义?”
“此时你手中若有更好的治国之策,想来皇爷爷不会拒绝。”
“何必盯着太子之位不放呢?”
“世子所言不错,可臣也有顾虑……”索性说开了,张居正便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朱翊钧所言,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可是如今的大明已经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且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再变法了。
而他,想要变法,这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的。
他的变法,还在完善,按照他估计,很有可能到了那个时候,皇上早已成仙隐退。
所以他需要新皇的支持,这期间,他别的不想,只希望让自己支持的皇子壮大势力,未来争取成为太子,然后顺利登上大位。
听完张居正的顾虑后,朱翊钧明白,想要直接让其效忠是不可能了。
自己用来说服父王那一套,太子和太孙可以不是一脉之承的理论对他也不适用。
裕王府,可以不考虑皇位,只关心自己的展,可身为人臣,张居正不行。
此人有着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抱负。
因此,他支持的人,必须是太子才行,至于太孙是谁,他不在乎了。
不过,这些朱翊钧也不是没有准备,他看中的人,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今日跟部堂聊的很开心,”说完,朱翊钧缓缓从座椅上起身,道:
“虽然不能直接得到部堂的支持有些可惜,但本世子倒是想与部堂做一笔交易。”
朱翊钧说话间,眼底透露着的神色,仿佛是在告诉张居正,自己看重的人必须要得到。
“交易?”张居正眉头一挑,看着朱翊钧。
通过刚才的交谈,他知道眼前的裕王世子,绝对是一个心机城府极深之人。甚至,从他的身上,自己还看到了一种独属于皇者的霸道。
“不错,如今的大明,可以有太子,但也可以有太孙,至于是不是一脉相承,又有什么关系?”朱翊钧在张居正瞪大的双眼注视下,说出了自己此前对裕王说的那一番话。
(注:详见第23o章。)
“本世子想要与张部堂交易的内容也很简单。”说着,朱翊钧语气幽幽道:“张部堂可以在九王,甚至是未来皇爷爷众多皇子中,随便选一个皇子,支持他成为太子储君。”
“而张部堂,您将得到的是整个裕王府的支持。这太子之位,我裕王府送与他有何妨?”
“但是,这大明仙朝的太孙之位,必须是本世子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