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橘翻了个白眼,道:
“我是本次求雨技术支持官!啥时候求,啥时候走,全都是我定!我说干啥就干啥,走啦走啦!”
“快起来!”
说着,他便将马秀英和朱标两人搀起,可怜二人久跪之下,此刻都是两股战战,站都站不稳了。
朱橘的心里顿时有些后悔。
搞这一出求雨的戏码干啥呢?那些所谓的好处,有大哥和母亲的身体重要?这样的苦差事,估计也就只有老爹一个人能撑得下来,另外真没几个人能吃得消的!
可现在,后悔也晚了,只能继续撑下去,撑到风云变色,降下甘霖的那一刻。
“快了,快了……”
“应该是快了……”
……
是夜,紫金山下,炊烟袅袅。
今夜所有人都不能回家,包括皇帝皇后在内,全都要在郊外露宿一夜,方便明天早上起来继续求雨。
这件事情开始了,就没法中止!
要么取得成功,要么实在熬不下去灰溜溜的返回,没别的路可走!
一堆篝火,在营地里升起。
几个野人模样的人,手里敲敲打打,围着篝火一边跳舞,一边叽里咕噜的念叨着鸟语。
“这都什么玩意儿?”
朱橘坐在篝火外围,随口问道,
“跳大神?”
一旁的朱标应声道:
“差不多吧,一种古典的祭祀仪式,歌颂上苍的。”
“为了这次祈雨,钦天监也准备了很多手段,反正……能想到的办法全都用一用,万一就灵光呢。”
经过一个时辰的休养,此刻朱标的气色也是恢复了一些。
夜里有些凉风,吹着还是挺舒服的,只是白天被太阳烤的,大家都出了一身汗,故而也有几分汗臭味道在营地里飘扬,挥散不去。
“靠天吃饭啊……”
朱橘忍不住感慨道。
古人为了求雨,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无论是吹拉弹唱,还是跳舞唱歌,亦或是下跪祈祷,其实核心的诉求就一个——老天爷,你看看我吧!慈悲吧!
如此告求,也未必就能迎下一滴雨来。
而作为后世之人,朱橘享受过各种后世科技带来的便利。
干旱?洪水?天灾?
这些依旧会造成影响,但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危害都能降到最低,绝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
后世要是遭遇干旱,庄稼可以采用滴灌的技术,保证收成,亦或是用先进的工具采取地下水灌溉农田,绝不至于因为老天不降雨,导致活命都难。
真要为老百姓谋福祉,还得展科学技术啊!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以往,朱橘只想着自己享乐,作为大明的亲王,纵然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饿死了,他也照样可以锦衣玉食,民众的苦难只要他看不见,那就与他无关。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私自利的小孩心性。
但如今,在师父彭玄的指引下,以及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他的思想也慢慢变得成熟,虽然还是贪玩享乐,但心中却也多了几分家国情怀。
有些时候,只要照着自己前的见识,给老爹提一些建议,就能让民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何乐而不为呢?
“嗯,正是因为要靠天吃饭,所以儒家才有天人感应一说。”
朱标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干裂的嘴唇,笑道,
“说什么只要君主做得好,上苍就会让天下风调雨顺。”
“在我看来,这是无稽之谈!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荀子的一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纵观史书,君主仁德的,和君主残暴的,天灾的次数并未有明显的差别。”
“汉文帝,唐太宗,这些都算是明君吧?可事实上,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开创,都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下,贞观头几年的时候,天灾地祸不断,连续四五年都是灾年!难道这是上天认为唐太宗做得不好?”
朱橘微微一笑,静静聆听大哥的话语。
“事实上,唐太宗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极致,后面天象稍稍好了几年,他就一鼓作气,让大唐繁荣昌盛!”
朱标正色道,
“贞观十年,长安的粮价,依旧是一个标杆!无论是宋朝、元朝,都未曾达到那么低的粮价!这便是唐太宗的能耐!受灾之时,尽自己所能去治理国家,等到环境好转,马上就抓住机会猛干!”
“明君的关键在此!不必寄希望于上天赐予祥瑞,而是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奇迹!”
朱橘竖起了大拇指。
“大哥,有见地!”